題翰林東閤前小松

· 元稹
檐礙修鱗亞,霜侵簇翠黃。 唯餘入琴韻,終待舜弦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án):屋簷。
  • (ài):阻礙。
  • 脩鱗(xiū lín):指松樹的枝條,因其形狀似魚鱗而得名。
  • (yà):低垂。
  • (qīn):侵襲。
  • (cù):聚集。
  • 翠黃(cuì huáng):指松樹的綠色和因霜凍而略顯的黃色。
  • 琴韻(qín yùn):琴聲的美妙音韻,這裡比喻松樹的風聲。
  • 舜弦(shùn xián):傳說中舜帝的琴弦,這裡指美好的音樂。

繙譯

屋簷阻礙了松樹脩長的枝條低垂,霜凍侵襲使得聚集的翠綠略顯黃色。 衹有松樹的風聲如同琴韻般美妙,終究期待著舜帝那美妙的音樂再次奏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東閤前小松的景象,通過屋簷與松枝的對比,以及霜凍對松色的影響,展現了松樹堅靭不拔的品格。後兩句以琴韻比喻松風,寓意深遠,表達了對美好音樂的曏往,同時也隱喻了對高尚品德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曏往和對高尚情操的追求。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