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樂天二首

· 元稹
榮辱升沈影與身,世情誰是舊雷陳。 唯應鮑叔猶憐我,自保曾參不殺人。 山入白樓沙苑暮,潮生滄海野塘春。 老逢佳景唯惆悵,兩地各傷何限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榮辱升沈:指人生的得失成敗。
  • 世情:指世俗的情感和態度。
  • 舊雷陳:指古代的雷義和陳重,兩人是好友,以忠誠和信義著稱。
  • 鮑叔:指鮑叔牙,春秋時期齊國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稱,這裏比喻知心的朋友。
  • 曾參不殺人:曾參是孔子的弟子,以品德高尚著稱,這裏用來說明自己的清白。
  • 白樓:可能指某處地名或建築。
  • 沙苑:指沙地中的園苑。
  • 潮生:指潮水上漲。
  • 滄海:大海。
  • 野塘:野外的池塘。
  • 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感到悲傷。
  • 何限神:無限的思緒或情感。

翻譯

人生的得失成敗如同影子與身體相伴,世俗的情感中誰能像古代的雷義和陳重那樣忠誠和信義?只有像鮑叔牙那樣知心的朋友還會憐憫我,我自己也堅信自己像曾參一樣清白無辜。山巒映入白樓的沙苑在暮色中,潮水在大海邊的野塘裏隨着春天的到來而上漲。在這美好的景色中,我老去只能感到無盡的惆悵,兩地分別,各自傷感,思緒萬千。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榮辱和世俗情感的感慨,以及對知心朋友和自我清白的珍視。詩中通過對比古代的忠誠與現代的世情,突出了詩人的孤獨和無奈。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以及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沉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