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馀不谿: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真界:指寺廟。
- 暝:míng,日落,天黑。
- 無生理:指超脫世俗的生活狀態。
- 七哀:指深切的哀痛。
繙譯
在武原經歷戰亂之後,寺廟積滿了塵埃。 殘月映照著鞦水,悲風在舊台旁吹起。 居住在此的人們已經全部離去,衹有鴿子在黃昏時分歸來。 如果不是因爲超脫世俗的生活狀態,我應該會寫下深切的哀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戰亂後荒廢的寺廟景象,通過“殘月生鞦水,悲風起故台”等意象,傳達出深沉的哀愁和滄桑感。詩中“居人今已盡,棲鴿暝還來”對比了人類的離去和鴿子的歸來,突顯了寺廟的荒涼與自然的恒常。結尾的“不到無生理,應堪賦七哀”則表達了詩人對於這種景象的深切感受,以及對於超脫世俗生活的曏往。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
僧皎然的其他作品
- 《 妙喜寺逵公院賦得夜磬送呂評事 》 —— [ 唐 ] 僧皎然
- 《 晦夜李侍御萼宅集招潘述湯衡海上人飲茶賦 》 —— [ 唐 ] 僧皎然
- 《 送楊校書還濟源 》 —— [ 唐 ] 僧皎然
- 《 送僧遊宣州 》 —— [ 唐 ] 僧皎然
- 《 妙喜寺高房期靈澈上人不至重招之一首 》 —— [ 唐 ] 僧皎然
- 《 雜興 》 —— [ 唐 ] 僧皎然
- 《 杼山上峯和顏使君真卿袁侍御五韻賦得印字仍期明日登開元寺樓之會 》 —— [ 唐 ] 僧皎然
- 《 奉陪楊使君頊送段校書赴南海幕 》 —— [ 唐 ] 僧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