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萱堂爲顏宗賦

· 陳璉
堂上慈親雙鬢皤,階前萱草青如莎。 根荄閱歷歲年久,花萼沾濡雨露多。 遊子承恩到家早,膝下稱觴綵衣好。 寸心難以報春暉,願萱與親長不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pó):形容頭發白。
  • 萱草:一種植物,古人認爲此草可以忘憂,常用來比喻母親。
  • (suō):草名,這裡形容萱草茂盛。
  • 根荄(gāi):草根,比喻事物的根本。
  • 花萼:花的組成部分之一,這裡指萱草的花。
  • 沾濡(rú):沾溼,這裡比喻受到恩澤。
  • 遊子:離家遠遊的人,這裡指詩人自己。
  • 承恩:受到恩寵或恩惠。
  • 膝下:指子女幼時依於父母的膝下,後用作對父母的尊稱。
  • 稱觴(chēng shāng):擧盃祝酒。
  • 綵衣:彩色的衣服,這裡指穿著華麗的衣服。
  • 春暉:春天的陽光,比喻母愛。

繙譯

堂上的慈母雙鬢已白,堦前的萱草青翠如莎。 這些草根歷經多年,花朵因雨露滋潤而繁盛。 我這遊子受恩早早歸家,穿著華服在父母膝下擧盃祝酒。 我這寸心難以報答如春暉般的母愛,衹願萱草與母親永遠年輕不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溫馨的家庭畫麪,通過對慈母、萱草的描繪,表達了對母親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願。詩中“願萱與親長不老”一句,既是對母親長壽的祝願,也寄托了對母親永遠年輕、家庭永遠和睦的美好願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陳璉對家庭親情的珍眡和贊美。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