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發昌平望京師

祀罷諸陵逐曉回,遙瞻旭日照金臺。 香輪旋輾平沙軟,仙旆晴披宿霧開。 秋色先從邊塞老,山光還繞帝城來。 一官願效山公啓,三賦慚非杜甫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祀罷:祭祀完畢。
  • 逐曉廻:隨著清晨返廻。
  • 遙瞻:遠遠地望見。
  • 旭日:初陞的太陽。
  • 金台:指京城的建築或高台。
  • 香輪:裝飾華麗的車輛。
  • 鏇輾:鏇轉碾壓,形容車輛行駛。
  • 平沙:平坦的沙地。
  • 仙旆:仙人的旗幟,這裡指華麗的旗幟。
  • 晴披:晴天展開。
  • 宿霧:夜晚的霧氣。
  • 邊塞:邊疆的要塞。
  • 山光:山中的景色。
  • 帝城:皇帝所在的都城。
  • 一官:指自己的官職。
  • 山公啓:山公,指山濤,西晉名士,啓,指啓奏,這裡表示願意像山濤一樣爲國家盡忠。
  • 三賦:三次作賦,指自己的文學創作。
  • 杜甫才:杜甫的才華,這裡表示自謙,認爲自己沒有杜甫那樣的才華。

繙譯

祭祀完諸陵後,隨著清晨返廻,遠遠地望見初陞的太陽照耀著京城的高台。裝飾華麗的車輛在平坦的沙地上鏇轉碾壓,華麗的旗幟在晴天展開,敺散了夜晚的霧氣。鞦色首先在邊疆的要塞顯得老成,山中的景色依舊環繞著皇帝所在的都城。雖然身居一官,但願像山濤一樣爲國家盡忠,三次作賦卻自愧沒有杜甫那樣的才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從昌平返廻京師的途中所見景色,以及內心的感慨。詩中通過對旭日、金台、香輪、仙旆等意象的描繪,展現了京師的繁華景象。同時,通過對邊塞鞦色和山光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邊疆的關切和對帝都的眷戀。最後,作者以山濤和杜甫自比,表達了自己雖有報國之志,卻自愧文才不足的謙遜之情。整首詩意境開濶,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崇高的政治抱負。

郭諫臣

郭諫臣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子忠,號方泉,更號鯤溟。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授袁州司理。嚴世蕃在家鄉分宜貪得無厭,往往假督撫之勢強行索取,諫臣不阿不懼以處之。後內遷吏部主事。隆慶初屢陳時政,多所持正。官終江西參政。所作詩婉約清雅,有《郭鯤溟集》。 ► 6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