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南薰亭

· 陳璉
桂林名勝地,臺觀跡多陳。 空餘南薰亭,屹立灕水濆。 使君喜登臨,從遊有嘉賓。 拂石坐紫苔,援琴鼓南薰。 神暢情所感,理契意爰臻。 忽茲縱遐矚,躋攀極嶙峋。 下瞰皇澤灣,流水碧沄沄。 石洞深窈窕,清虛絕垢氛。 昔賢有遺刻,半雜苔蘚紋。 江山宛如故,韶音誰復聞。 登臨稍畢景,感慨懷古人。 早晚聽履聲,行當近星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薰亭:位於桂林,是一處歷史悠久的觀景臺。
  • 灕水:即灕江,是桂林的主要河流。
  • (fén):水邊。
  • 援琴:彈琴。
  • 南薰:古代樂曲名,此處指彈奏此曲。
  • 神暢:心情舒暢。
  • 理契:道理相合。
  • 遐矚:遠望。
  • 躋攀:攀登。
  • 嶙峋:形容山勢險峻。
  • 皇澤灣:地名,可能是灕江的一段。
  • 澐澐(yún):水流的樣子。
  • 窈窕:深遠曲折。
  • 韶音:古代的樂曲,此處指古代的文化和聲音。
  • 聽履聲:指聽到官員的腳步聲,暗示作者希望得到提拔。
  • 星辰:比喻朝廷或高位。

翻譯

桂林是一個名勝古蹟衆多的地方,但現在只剩下南薰亭孤零零地矗立在灕江邊。使君喜歡到這裏遊覽,與嘉賓一同前來。坐在紫色的苔蘚上,彈奏着南薰曲。心情舒暢,感受到的道理也相合,意趣達到了極致。突然間放眼遠望,攀登至險峻的山峯。向下看去,皇澤灣的水碧綠流淌。石洞深邃幽靜,清除了塵世的煩惱。昔日的賢人留下了刻石,半數已被苔蘚覆蓋。江山依舊,但古時的韶音已無人能聞。遊覽結束後,感慨地懷念古人。期待不久能聽到官員的腳步聲,希望自己能接近朝廷的高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桂林南薰亭的遊覽體驗,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寫,表達了對古代文化和歷史的懷念。詩中「拂石坐紫苔,援琴鼓南薰」等句,展現了作者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以及對古代文化的深情。結尾的「早晚聽履聲,行當近星辰」則透露出作者對未來的期望和抱負。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對自然和歷史的雙重熱愛。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