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丘太守韻

· 郭奎
翳翳桑榆晚正宜,夕陽山色望中奇。 鷗盟遠渚誰爭席,鶴放長鬆自擇枝。 疏廣賜金忘得少,陶潛束帶怨歸遲。 黃花時節牽兒女,爛醉籬根且賦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翳翳:形容光線昏暗。
  • 桑榆:指日落時餘光所在処,比喻晚年。
  • 鷗盟:與鷗鳥爲友,比喻隱退。
  • 遠渚:遠処的洲島。
  • 鶴放:放任鶴自由。
  • 疏廣:指疏遠而廣博,這裡可能指疏遠世俗,廣博學識。
  • 陶潛:東晉詩人,以隱居田園著稱。
  • 束帶:整飾衣冠,準備出仕。
  • 黃花:菊花。

繙譯

在夕陽餘暉下,桑榆樹影婆娑,正是觀賞的好時光,遠望山色,奇美無比。與鷗鳥爲伴,遠離塵囂,在遠処的洲島上自由自在,鶴兒放飛,自選高枝棲息。我雖學識廣博,卻忘卻了世俗的得失,如同陶潛整飾衣冠,卻怨恨歸隱的時光來得太遲。在這菊花盛開的季節,牽著兒女的手,沉醉於籬笆邊的景色,且吟詩作賦,盡情享受這美好的時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夕陽下的田園風光,通過“翳翳桑榆”和“夕陽山色”等意象,展現了甯靜而美麗的自然景色。詩中“鷗盟遠渚”和“鶴放長松”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自由自在的心態。後兩句通過對“疏廣”和“陶潛”的引用,反映了詩人對世俗的超然態度和對歸隱生活的渴望。最後,以“黃花時節”和“爛醉籬根”作結,展現了詩人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溫馨場景,以及對詩歌創作的熱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以及對隱居生活的無限曏往。

郭奎

元明間廬州府巢縣人,字子章。元末從餘闕治經,闕屢稱之。朱元璋起江淮,奎歸之,從事幕府。朱文正爲大督開府南昌,命奎參其軍事。後文正未得封賞,態度失常,得罪太祖,奎連累坐誅。有《望雲集》。 ► 223篇诗文

郭奎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