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鳴秋趙山人兼似幻居閒士

· 王稱
石橋低覆薜蘿陰,澗戶虛窗憶醉吟。 書寄遠公林下偈,調高中散竹邊琴。 藥欄春去啼禽換,茶竈秋來落葉深。 別後此情何所似,題封一寄故人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薜蘿(bì luó):薜荔和女蘿,兩種植物名,常用於比喻隱士的居所。
  • 澗戶:山澗邊的房屋。
  • 遠公:指東晉高僧慧遠,這裏泛指高僧。
  • (jì):佛教中的頌歌或警句。
  • 中散:指三國時期魏國的音樂家、文學家嵇康,因其曾任中散大夫,故稱。
  • 藥欄:種植藥材的園地。
  • 茶竈:煮茶用的小爐。

翻譯

石橋下,薜荔和女蘿的陰影低垂,山澗邊的房屋,虛掩的窗戶讓人回憶起醉後的吟詠。 書信寄給山林中的高僧,他的偈語如林下清風,琴聲在竹林邊迴盪,音調高遠,如同中散大夫的琴藝。 春天過去,藥園裏的鳥鳴已換,秋來時,茶爐旁落葉堆積。 離別後,這份情感如何形容?只能封好信箋,寄去對故人的思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隱逸山林的靜謐畫面,通過石橋、薜蘿、澗戶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提到的遠公和中散,分別代表了佛教的智慧和音樂的美妙,體現了詩人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春去秋來的自然變化,映襯出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故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

王稱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東東阿人,字孟揚,一作孟揚。洪武中領鄉薦,入國子監。旋陳情養母。永樂初授國史院檢討,與修《永樂大典),充副總裁。旋參英國公張輔軍攻交趾,還守故官。與解縉交好,後坐縉黨,下獄死。爲人目空四海,辯若懸河,視餘子瑣瑣,以是名雖日彰,謗亦隨之。有《虛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