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孫使君請告歸槜李

君豈陶元亮,歸與廑八旬。 門前閒五馬,濠上看遊鱗。 束帛徵賢日,拖金報主身。 古來有道者,不必離風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陶元亮:即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以隱逸生活和田園詩著稱。
  • (jǐn):僅僅,只有。
  • 五馬:古代官員出行的儀仗,這裏指孫使君的官職。
  • 濠上:指城濠之上,這裏可能指觀賞水景的地方。
  • 遊鱗:遊動的魚。
  • 束帛:古代用作禮物的帛,這裏指朝廷的賞賜或任命。
  • 拖金:指穿着金色的官服,象徵高官顯貴。
  • 報主:報答君主的恩典。
  • 有道者:指有道德修養和智慧的人。
  • 風塵:指世俗的紛擾和官場的繁忙。

翻譯

你難道是陶淵明,歸來時已近八十歲。 門前閒放着五馬,濠上觀賞遊動的魚。 朝廷的束帛徵召賢才之日,你身着金衣報答主恩。 古來有道德修養的人,不必非要離開世俗紛擾。

賞析

這首詩是葉春及送別孫使君歸鄉的作品,通過將孫使君比作陶淵明,表達了對其歸隱生活的羨慕與祝福。詩中「門前閒五馬,濠上看遊鱗」描繪了孫使君歸鄉後的閒適生活,而「束帛徵賢日,拖金報主身」則回顧了孫使君在官場的榮耀與忠誠。最後兩句「古來有道者,不必離風塵」則是詩人對孫使君的評價,認爲真正的有道之士不必遠離世俗,也可以在紛擾中保持自己的道德和智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友人歸隱生活的理解與尊重。

葉春及

明浙江歸安人,字化甫。隆慶初由鄉舉授教諭,上書陳時政三萬餘言,都人傳誦。後遷惠安知縣,尋引歸。後以薦爲鄖陽同知,入爲戶部郎中卒。工詩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