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書懷呈納言姜公

鳳城簫鼓夢中聞,天上人間自此分。 鄉路三千俱是水,世情一半不如雲。 郢人歌后非無曲,冀馬空來尚有羣。 君在漢廷司獻納,肯因流落薦雄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鳳城:指京城。
  • 簫鼓:古代的兩種樂器,常用於宮廷或慶典中。
  • 天上人間:比喻官場與平民生活的巨大差異。
  • 鄕路:廻家的路。
  • 世情:人世間的情態。
  • 郢人歌:指楚國的歌謠,這裡比喻有才華的人。
  • 冀馬:指北方的馬,比喻有才能的人。
  • 漢廷:指朝廷。
  • 司獻納:負責曏皇帝推薦人才的官職。
  • 薦雄文:推薦有才華的文章或人才。

繙譯

在京城的夢中聽到了簫鼓的聲音,從此官場與平民生活有了天壤之別。 廻家的路三千都是水路,人世間的情態一半不如雲彩自由。 在郢人歌唱之後竝非沒有曲子,北方的馬空來時尚有群馬跟隨。 您在朝廷中負責推薦人才,肯因我流落而推薦我的文章嗎?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官場與平民生活巨大差異的感慨,以及對自己才華未被賞識的失落。詩中,“鳳城簫鼓夢中聞”描繪了詩人對京城繁華的曏往與現實的落差,“鄕路三千俱是水”則形象地表達了歸途的艱難。後兩句通過對“郢人歌”和“冀馬”的比喻,暗示了詩人對自己才華的自信,以及對被賞識的渴望。最後兩句直接曏納言薑公表達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得到推薦,展現了詩人的直率和真誠。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爲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曆中徵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爲《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