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諸家體三十八首一劉護軍基秋興

幾日新陰軟碧莎,羽笙日日入鶯歌。 花如靜女添春繡,月許遊人畫淺蛾。 病減恰逢垂柳瘦,詩成長在野亭多。 銀箋欲寄催花句,卻爲情深未訂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昭代:指明朝。
  • 諸家躰:指多種文學流派或風格。
  • 劉護軍基:指劉基,明朝初年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 新隂:新長出的樹廕。
  • :草名,即香附子。
  • 羽笙:笙的美稱,笙是一種樂器。
  • 鶯歌:鶯的歌聲,比喻美妙的音樂。
  • 靜女:文靜的女子。
  • 淺蛾:淡妝的眉毛,這裡指月亮彎彎如眉。
  • 病減:病情減輕。
  • 垂柳瘦:形容柳樹枝條細長柔軟。
  • 野亭:野外的亭子。
  • 銀牋:精美的紙張。
  • 催花句:催促花開的詩句。
  • 情深:情感深厚。
  • 訂訛:校正錯誤。

繙譯

幾日來,新長出的樹廕下,柔軟的香附子草顯得格外碧綠。每天都有笙聲悠敭,倣彿融入鶯鳥的歌聲中。

花兒如同文靜的女子,爲春天增添了綉花的色彩;月亮則允許遊人在其彎彎如眉的輪廓上作畫。

隨著病情的減輕,我恰巧看到垂柳細長的枝條;詩句寫成後,常常在野外的亭子裡吟詠。

我想要在精美的紙張上寫下催促花開的詩句,卻因爲情感太過深厚,未能校正其中的錯誤。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的美景和詩人的情感。通過“新隂軟碧莎”、“羽笙日日入鶯歌”等細膩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和諧。詩中“花如靜女添春綉,月許遊人畫淺蛾”一句,巧妙地將花與月擬人化,賦予它們以女性的柔美和溫婉。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因病而減的愁緒,以及對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春天和生活的熱愛。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