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遊吳留別社中諸子

· 王琅
十年風雨幾悽其,剩得秋添兩鬢絲。 青草未捐南去淚,白雲頻訂北歸期。 山高落日行人小,水盡長天過客遲。 回首自知庭蘚合,亂蟬衰木爲誰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悽其:淒涼。
  • 鬢絲:鬢角的頭髮。
  • 青草:這裏比喻離別的情感。
  • :捨棄。
  • 白雲:象徵遠方的思念。
  • :約定。
  • 過客:旅途中的人。
  • 庭蘚:庭院中的苔蘚。
  • 亂蟬:雜亂的蟬鳴。
  • 衰木:枯萎的樹木。

翻譯

十年的風雨中,我經歷了多少淒涼,如今秋天的到來又增添了我鬢角的絲絲白髮。 儘管青草依舊,我仍未捨棄南去時的淚水,白雲頻繁地與我約定北歸的日期。 山高時,落日下的行人顯得渺小,水盡時,長天中的過客也顯得遲緩。 回首望去,自家庭院的苔蘚已經茂密,那雜亂的蟬鳴和枯萎的樹木,又是在爲誰而思念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十年風雨歷程的感慨,以及對未來的期待和不捨。詩中,「青草未捐南去淚」和「白雲頻訂北歸期」兩句,巧妙地運用自然景象,抒發了詩人對離別和歸期的複雜情感。末句「回首自知庭蘚合,亂蟬衰木爲誰思」則通過庭院苔蘚的茂密、蟬鳴的雜亂和樹木的枯萎,抒發了詩人對過往歲月的深深思念和無盡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王琅

王琅,一作琅,字澹子。番禺人。約爲明崇禎間諸生。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徵召不赴。後禮函是於雷峯,法名今葉,號開五居士。著有《蛙雨樓稿》、《野樗堂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一有傳。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