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漫興七首一

碧磴朱櫻始試花,定知紅藥孕丹芽。 晶含斜日搖餘雪,縠長輕風皺淺沙。 遊屐未拋資藥力,漁蓑欲捲過霜華。 堂堂永晝相容得,臥看窗西映綺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碧磴(bì dèng):青綠色的石階。
  • 朱櫻(zhū yīng):紅色的櫻桃。
  • 紅藥:紅色的芍藥。
  • 丹芽:紅色的嫩芽。
  • 晶含:晶瑩中包含。
  • 斜日:斜照的陽光。
  • 餘雪:殘留的雪。
  • (hú):細薄的紗。
  • 輕風:微風。
  • :此處形容水面波紋。
  • 淺沙:淺水處的沙地。
  • 遊屐(yóu jī):遊人的鞋,代指遊人。
  • 漁蓑(yú suō):漁夫的蓑衣。
  • 霜華:霜花。
  • 堂堂:形容時間充裕。
  • 永晝:漫長的白天。
  • 綺霞(qǐ xiá):絢麗的霞光。

翻譯

青綠的石階旁,紅色的櫻桃初次綻放花朵,可以確定紅色的芍藥也在孕育着嫩芽。 晶瑩的陽光斜照,映着殘留的雪,細薄的紗在微風中輕輕皺起,彷彿淺水沙地上的波紋。 遊人的腳步還未離去,大概是因爲藥力的作用,漁夫的蓑衣想要收起,卻因霜花而停留。 白晝如此充裕,足以容納一切,我躺着看向窗外,西邊映着絢麗的霞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山中的景色,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的美。詩中「碧磴朱櫻」與「紅藥丹芽」相映成趣,色彩鮮明,生機勃勃。後句通過「晶含斜日」與「縠長輕風」的描寫,傳達出春日的寧靜與恬淡。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對悠閒生活的嚮往,以及對自然美景的欣賞。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