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甘蔗生遣興詩次韻而和之七十六首

魚子鱉裙終歲事,蜂腰鶴膝暫時心。 蠹除恣我橫吞墨,絃斷知誰竊聽琴。 洗面清晨知鼻孔,澆花昨日趁天陰。 劫灰揉得如泥爛,砌向雕樑燕壘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魚子鱉裙:指魚卵和鱉的裙邊,這裏比喻瑣碎的事物。
  • 蜂腰鶴膝:形容人的姿態或形狀,這裏比喻短暫的心思。
  • (dù):蛀蟲,這裏指書籍中的蛀蟲。
  • :任意,放縱。
  • 橫吞墨:比喻大量閱讀或寫作。
  • 絃斷:比喻音樂或琴聲的突然中斷。
  • 竊聽琴:暗中聽琴。
  • 劫灰:佛教用語,指世界毀滅後的餘燼,這裏比喻殘破的事物。
  • :堆砌,這裏指用劫灰堆砌。
  • 雕樑:雕花的屋樑,這裏指精美的建築。
  • 燕壘:燕子的巢。

翻譯

終年忙碌於瑣碎之事,如魚子鱉裙,而心思卻如蜂腰鶴膝般短暫易變。 書籍中的蛀蟲被除去後,我可以任意地大量閱讀和寫作;琴絃斷了,又有誰會暗中偷聽呢? 清晨洗臉時,才意識到自己的鼻孔;昨天趁着天陰,趕緊澆花。 劫後的灰燼被揉得如泥一般爛,被用來堆砌在精美的屋樑上,深藏在燕子的巢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終年忙碌與短暫心思、閱讀寫作與琴聲中斷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刻感悟。詩中「魚子鱉裙」與「蜂腰鶴膝」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生活的瑣碎與內心的多變。後兩句則通過「劫灰」與「雕樑燕壘」的結合,暗示了歷史的滄桑與現實的安穩之間的張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獨特見解和深刻洞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