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荼蘼

· 王恭
手挽長條刺拂衣,淡黃疏白共芳菲。 五陵年少無拘繫,落盡殘香未肯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荼蘼(tú mí):一種植物,又稱野薔薇,花白色,有香氣。
  • 長條:指荼蘼的枝條。
  • 刺拂衣:枝條上的刺觸碰到了衣服。
  • 淡黃疏白:形容荼蘼花的顏色,淡黃色和白色相間。
  • 芳菲:花草的香氣。
  • 五陵年少:指京城中的貴族子弟。
  • 無拘繫:沒有束縛,自由自在。
  • 殘香:殘留的花香。

翻譯

我手中挽着荼蘼的長枝條,它的刺輕輕拂過我的衣裳,那淡黃與疏白的色彩共同散發着芬芳。京城中的貴族少年們自由自在,即使花香已漸漸消散,他們仍不願離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裏荼蘼花的美麗與貴族少年們的閒適生活。詩中,「手挽長條刺拂衣」生動地表現了與自然的親密接觸,而「淡黃疏白共芳菲」則進一步以色彩和香氣渲染了春日的氛圍。後兩句「五陵年少無拘繫,落盡殘香未肯歸」則通過對比,突出了少年們的無憂無慮和對美好時光的留戀。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優美,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青春的讚美。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