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洞雲耕隱卷

· 王恭
悠悠江上雲,落落洞中叟。老大還耕谷口田,風流亦種柴桑柳。 蕭散孤雲野鳥邊,夕陽門巷桔槔懸。秋風落葉黃花酒,盤石垂蘿白日眠。 曉籬野菜迎霜綠,晚飯山廚旋蠹谷。羞逐鄰翁日販繒,懶隨年少時幹祿。 門前春雨泥復深,辛苦由來不愧心。鹿門向在雲深處,劉表殷勤那得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落落:形容孤獨、不羣。
  • :老人。
  • 柴桑柳:指陶淵明故里的柳樹,這裏借指隱居之地。
  • 蕭散:形容悠閒自在。
  • 桔槔:古代一種提水工具。
  • 黃花酒:指菊花酒,秋天常飲。
  • 旋蠹谷:指臨時磨谷去殼。
  • 販繒:販賣絲綢。
  • 幹祿:求取官職。
  • 鹿門:指隱居的地方。
  • 劉表:東漢末年荊州牧,這裏指外界的紛擾。

翻譯

江上的雲悠悠飄蕩,洞中的老者孤獨不羣。年老體衰仍在谷口耕田,風雅依舊種植着柴桑的柳樹。

悠閒自在於孤雲野鳥之間,夕陽下門巷裏桔槔懸掛。秋風吹落樹葉,黃花開時飲酒,盤石垂蘿下白日安眠。

清晨籬笆邊的野菜迎着霜露綠意盎然,晚餐時山廚裏臨時磨谷去殼。不願追隨鄰家老人每日販賣絲綢,懶得像年輕人那樣求取官職。

門前的春雨使泥土更深,辛勤勞作從不愧對內心。鹿門隱居之地深藏在雲霧之中,外界的紛擾如劉表般殷勤也難以尋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居老人的田園生活,通過「悠悠江上雲」、「落落洞中叟」等意象,展現了隱士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詩中「秋風落葉黃花酒,盤石垂蘿白日眠」等句,以自然景象爲背景,表達了隱士對簡樸生活的享受和對世俗的淡漠。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隱逸詩的特點,即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然的和諧。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