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王介軒偕諸公登伸蒙巖作

· 王恭
罵巢人去青山在,白石巖扉薜荔陰。 絕澗未霜殘葉爛,半林微照斷雲深。 蕭條香界無僧跡,寂歷寒花見客心。 遙想罷官多樂事,風流時有謝公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罵巢人:指王介軒,因其曾被貶謫,故稱「罵巢人」。
  • 薜荔:一種植物,常綠藤本,多附生於陰溼的牆壁或樹上。
  • 香界:指佛寺。
  • 寂歷:寂靜冷清。
  • 謝公:指謝靈運,東晉時期的文學家,以山水詩著稱。

翻譯

王介軒被貶謫後,青山依舊,白石巖扉旁薜荔茂盛。 深澗中霜未降,殘葉斑駁,半邊林子在微弱的陽光下,斷雲深遠。 荒涼的佛寺無僧人蹤跡,寂靜的寒花見證了訪客的心境。 遙想他罷官後的生活,定有許多樂趣,風流倜儻,時有謝靈運般的吟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王介軒罷官後的隱居生活,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其超脫塵世的心境。詩中「罵巢人去青山在」一句,既表達了對王介軒遭遇的同情,又讚美了他堅韌不拔的精神。後文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刻畫,如「絕澗未霜殘葉爛」、「半林微照斷雲深」,進一步以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對王介軒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王恭的高超藝術造詣。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