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荔枝送人之燕薊

· 王恭
昔年高品滿長安,薊北空聞火劑團。 閩雨帶花飄別路,瘴雲和葉拂徵鞍。 離杯醉擘丹砂顆,纖手嬌傳碧玉盤。 明發幽州千里外,竹籠遙寄也應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燕薊:古代地名,指今天的北京一帶。
  • 高品:指優質的荔枝。
  • 火劑團:一種古代的食品,這裏可能指荔枝。
  • 閩雨:福建的雨。
  • 瘴雲:指南方溼熱的氣候。
  • 徵鞍:指旅途中的馬鞍。
  • 離杯:離別的酒杯。
  • 丹砂顆:指紅色的荔枝。
  • 纖手:細嫩的手。
  • 碧玉盤:形容盤子精美。
  • 明發:天明出發。
  • 幽州:古代地名,指今天的北京一帶。
  • 竹籠:用竹子編制的籠子,常用來裝荔枝。

翻譯

當年長安滿是優質的荔枝,而薊北卻空聞火劑團。福建的雨帶着花香飄灑在離別的路上,南方的溼熱氣候和荔枝葉拂過旅途的馬鞍。離別的酒杯中,醉意中擘開紅色的荔枝,細嫩的手嬌美地傳遞着精美的碧玉盤。天明出發,千里之外的幽州,用竹籠遙寄的荔枝也難以送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時的心情與場景,通過對荔枝的描寫,表達了離別的深情和對遠方的思念。詩中「閩雨帶花飄別路,瘴雲和葉拂徵鞍」巧妙地將自然景象與離別情感結合,營造出一種悽美的氛圍。結尾的「竹籠遙寄也應難」則透露出對遠方友人的無限牽掛與無奈。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不捨。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