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秋夜

· 王恭
寂寂空門掩,三花隱亂峯。 經殘僧入定,林暝鶴歸鬆。 境靜天香入,簾疏月影重。 永懷禪榻夜,無夢到塵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寂寂:形容非常寂靜,沒有聲響。
  • 空門:指佛寺,佛教的修行場所。
  • 三花:這裏指的是佛教中的「三花聚頂」,即精、氣、神三者合一的境界。
  • 僧入定:指僧人進入冥想狀態,心無雜念。
  • 林暝:指樹林在傍晚時分,天色漸暗。
  • 天香:指天上或佛教中的香氣,常用來形容非常美妙的香氣。
  • 永懷:永遠懷念。
  • 禪榻:指僧人打坐用的牀榻。
  • 無夢:沒有夢境,指心境非常平靜,沒有雜念。

翻譯

佛寺的門緊閉,四周非常寂靜,三花聚頂的境界隱匿在混亂的山峯之中。經文唸誦完畢,僧人進入了冥想狀態,樹林在傍晚時分漸漸暗淡,仙鶴也歸巢於松樹之上。環境非常寧靜,天上的香氣似乎都能聞到,窗簾稀疏,月光透過重重疊疊。永遠懷念在禪榻上的夜晚,心境平靜到連夢境都沒有,更不用說到塵世的蹤跡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僧人在秋夜中的修行場景,通過「寂寂空門」、「僧入定」、「無夢到塵蹤」等詞句,傳達出一種超脫塵世、追求心靈寧靜的境界。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三花隱亂峯」、「林暝鶴歸鬆」,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祕的氛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佛教修行生活的嚮往和對塵世的超然態度。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