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吳易平還溫陵

· 王恭
延陵家住溫陵東,南窺大海連空濛。 五夜扶桑氣先白,四月刺桐花正紅。 延陵自是黃冠客,名姓幾時隸兵籍。 案頭莊列萬餘言,篋裏孫吳二三策。 一著戎衣又十年,三時講武復談玄。 閒教弟子六七輩,朗誦黃庭千百篇。 寥寥一室梅花寨,鐘磬冷冷發天籟。 鮫女聞經罷泣珠,漁人聽法爭持戒。 心本孤高絕世囂,有時飛札問三茅。 醉磨夜鬥七星劍,夢斬秋潭獨角蛟。 昨夜營門領飛檄,秣馬徵兵遠行役。 道過鄉山得到家,鬆門霜雪回春色。 我昔青年愛遊衍,席帽肩輿不知遠。 金慄峯頭鶴共眠,清源洞裏僧同飯。 雲樹荒臺秋草蕃,溫陵大姓幾家存。 繁華不見今頭白,待爾重來仔細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延陵:地名,這裡指吳易平的家鄕。
  • 溫陵:地名,今福建省泉州市。
  • 空濛:形容霧氣迷茫的樣子。
  • 扶桑:神話中的樹木,這裡指太陽陞起的地方。
  • 刺桐:一種植物,這裡指刺桐花。
  • 黃冠:道士的帽子,代指道士。
  • 兵籍:軍隊的名冊。
  • 莊列:指莊子和列子的著作。
  • 孫吳:指孫子和吳起的兵法。
  • 講武:講解武藝或兵法。
  • 談玄:談論深奧的道理,多指道家的哲學。
  • 黃庭:道家經典《黃庭經》的簡稱。
  • 鮫女:傳說中的美人魚。
  • 持戒:遵守彿教的戒律。
  • 三茅:指道教的三茅真君。
  • 夜鬭:夜晚的星鬭。
  • 獨角蛟:神話中的怪獸。
  • 飛檄:緊急的軍令。
  • 秣馬:喂馬,準備出行。
  • 徵兵:征召士兵。
  • 遊衍:遊蕩,遊玩。
  • 蓆帽:用蓆子做的帽子。
  • 肩輿:轎子。
  • 金慄峰:山名。
  • 清源洞:地名,指道觀。
  • 鞦草蕃:鞦天的草叢茂盛。
  • 大姓:大家族。

繙譯

吳易平家住溫陵東,曏南望去大海連著迷茫的霧氣。夜晚扶桑樹的氣息先白,四月刺桐花開得正紅。吳易平本是道士,不知何時名字被列入軍隊的名冊。案頭擺放著莊子和列子的著作,箱子裡藏著孫子和吳起的兵法。穿上軍裝已有十年,平時講解武藝又談論道家哲學。閑暇時教導六七個弟子,朗誦《黃庭經》千百篇。在梅花寨中,鍾磬聲冷冷地發出天籟之音。鮫女聽經後停止哭泣,漁人聽法後爭相持戒。他的心本孤高,遠離塵囂,有時飛劄詢問三茅真君。醉中磨礪夜鬭七星劍,夢中斬殺鞦潭獨角蛟。昨夜營門接到緊急軍令,喂馬征兵準備遠行。路過家鄕時得以廻家,松門上的霜雪已廻春色。我年輕時喜歡遊蕩,不知遠近地乘坐轎子遊玩。在金慄峰頭與鶴共眠,在清源洞裡與僧人同飯。雲樹荒台鞦草茂盛,溫陵的大姓家族還有幾家存在。繁華不再,我已白發,等你重來再細細討論。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吳易平的生活和性格,以及作者與他的交往和感慨。詩中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描繪,展現了吳易平的道士身份、軍旅生涯以及他對道教哲學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過去遊歷和與吳易平交往的懷唸,以及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