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小景

· 王恭
江城何人夜吹笛,寒落梅花曉無跡。 仙嶠蒼茫隔海清,人煙寂歷連秋色。 何處征帆天際歸,夕陽楓樹鳥邊微。 磯頭亦有垂綸者,甘向滄浪老布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江城:江邊的城市。
  • 寒落梅花:寒冷中凋落的梅花。
  • 曉無跡:清晨時已無蹤跡。
  • 仙嶠(qiáo):仙山,形容山峯高聳入雲。
  • 蒼茫:廣闊無邊的樣子。
  • 海清:海面平靜清澈。
  • 人煙寂歷:人煙稀少,一片寂靜。
  • 連秋色:與秋天的景色相連。
  • 征帆:遠行的船帆。
  • 天際歸:從天邊歸來。
  • 鳥邊微:鳥兒飛翔的地方顯得微小。
  • 磯頭:水邊突出的岩石。
  • 垂綸者:釣魚的人。
  • 滄浪:江河的波浪。
  • 老布衣:指普通的百姓,這裏指隱居的人。

翻譯

江邊的城市,是誰在夜晚吹起了笛子,寒冷中凋落的梅花,到了清晨已無蹤跡。仙山般的山峯在海面平靜清澈的遠方顯得蒼茫,人煙稀少,一片寂靜,與秋天的景色相連。哪裏的遠行船帆從天邊歸來,夕陽下的楓樹,鳥兒飛翔的地方顯得微小。水邊突出的岩石上,也有釣魚的人,甘願在江河的波浪中老去,做一個普通的百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江城夜景圖,通過夜晚的笛聲、凋落的梅花、蒼茫的仙山、寂靜的人煙等元素,營造出一種幽遠而略帶哀愁的氛圍。詩中「征帆天際歸」與「夕陽楓樹鳥邊微」的描繪,增添了畫面的動態美和遼闊感。結尾處的「垂綸者」形象,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超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王恭的高超藝術造詣。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

王恭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