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大參勉之福建

· 王紱
都亭南望路迢迢,仗擁雙旌引去軺。 官拜大參行外省,人推清譽滿中朝。 風回海舶珠犀集,雨洗閩山瘴沴消。 服遠最宜恩信立,佇聽嘉政播民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都亭:古代設在城外大道旁的驛亭。
  • 迢迢:形容路途遙遠。
  • 仗擁:儀仗簇擁。
  • 雙旌:古代官員出行時的一種儀仗,這裏指代官員。
  • (yáo):古代的一種輕便馬車。
  • 大參:古代官職名,指參政,即參與政事。
  • 外省:指京城以外的省份。
  • 清譽:清廉的名聲。
  • 中朝:指朝廷。
  • 風回:風向迴轉。
  • 海舶:海上航行的船隻。
  • 珠犀:珍珠和犀牛角,泛指貴重的物品。
  • 瘴沴(zhàng lì):指瘴氣,熱帶或亞熱帶山林中的溼熱空氣,舊時認爲是瘴癘的病原。
  • 服遠:使遠方的人歸服。
  • 恩信:恩德和信用。
  • 佇聽:站着聆聽。
  • 嘉政:好的政績。
  • 民謠:民間歌謠,這裏指百姓的讚譽。

翻譯

在都亭向南望去,路途遙遠,你被儀仗簇擁着,手持雙旌,引領着輕便的馬車離去。你被任命爲大參,即將前往外省,人們都推崇你清廉的名聲,在朝廷中傳揚。風向迴轉,海上的船隻帶來了珍珠和犀牛角等貴重物品,雨洗過的閩山,瘴氣消散。使遠方的人歸服,最重要的是建立恩德和信用,我站着聆聽,期待你的好政績能傳播開來,成爲百姓口中的讚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任大參前往福建的場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展現了旅途的遙遠和官員的威儀。詩中,「風回海舶珠犀集」一句,既表現了福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暗示了任大參將帶來的繁榮。末句「服遠最宜恩信立,佇聽嘉政播民謠」,則表達了對任大參政績的期待,希望他能以恩信感化遠方,贏得民心,傳播美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和對國家政治的深切關懷。

王紱

王紱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孟端,號友石生,以隱居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自少志氣高發,北遊逾雁門。永樂中以薦入翰林爲中書舍人。善書法,自謂書必如古人,庶可名業傳後。尤工畫山水竹石,妙絕一時。性高介絕俗,豪貴往見,每閉門不納。有《王舍人詩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