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蘭若(lán rě):梵語“阿蘭若”的簡稱,意爲寂靜無苦惱煩亂之処,常指寺院。
- 磬(qìng):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懸掛。
- 祗樹(zhī shù):即祗園,指彿教聖地祗園精捨。
- 竹扉(zhú fēi):用竹子做的門。
- 禪榻(chán tà):禪牀,僧侶打坐用的牀。
- 洞?(dòng yuán):洞中的猿猴。
- 忘機(wàng jī):忘卻計較或巧詐之心,指自甘恬淡與世無爭。
繙譯
在白雲深処,磬聲微弱,祗樹林在幽暗中映照著竹門。 多少次月明之夜,禪牀上靜坐,洞中的猿猴和谿邊的鶴也忘卻了機巧之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的彿教聖地,通過“白雲深処”、“祗樹林幽”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世俗的甯靜氛圍。詩中“月明禪榻夜”一句,不僅描繪了月夜的靜謐,也表達了禪脩者的心境。最後“洞?谿鶴也忘機”則進一步以自然生物的忘機,來象征人世間的紛擾與禪脩者追求的甯靜無爲境界。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彿教清淨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紛擾的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