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陳方山先輩

· 王恭
清朝遺老舊參軍,幾處移家遠世紛。 白馬公孫何事業,青袍書記向來聞。 西風野水山陽笛,秋草黃花郭外墳。 零落異鄉空有淚,憑誰書記岊江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清朝遺老:指明朝滅亡後,仍然懷念明朝的老人。
  • 舊參軍:指曾經擔任過參軍職務的人。
  • 移家:搬遷家宅。
  • 遠世紛:遠離世俗的紛擾。
  • 白馬公孫:指漢代公孫述,他曾自稱「白帝」,這裏泛指有志之士。
  • 青袍書記:指穿着青袍的書記官,這裏指作者自己。
  • 山陽笛:指山陽地區的笛聲,常用來象徵哀思。
  • 郭外墳:城郭外的墳墓,指陳方山的墓地。
  • 岊江:指岊山下的江水,這裏泛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翻譯

在明朝遺留下來的老參軍,幾次搬遷家宅,遠離了世俗的紛擾。 白馬公孫那樣的事業,我這穿青袍的書記官向來有所耳聞。 西風中的野水和山陽的笛聲,秋草黃花覆蓋着城郭外的墳墓。 在異鄉零落,空有淚水,誰能記下岊江上的雲彩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明朝遺老陳方山的哀悼之情,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生活的無奈。詩中通過「清朝遺老」、「舊參軍」等詞語,勾勒出了陳方山的形象,而「移家遠世紛」則體現了其超脫世俗的生活態度。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西風野水」、「秋草黃花」,營造出一種淒涼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逝者的深切哀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