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塞下曲七首

榆葉飄蕭盡,關防烽寨重。 寒來知馬疾,戰後覺人兇。 燒逐飛蓬死,沙生毒霧濃。 誰能奏明主,功業已堪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榆葉飄蕭:榆樹的葉子飄落凋零。
  • 關防烽寨:邊關的防禦工事和烽火台。
  • 飛蓬:一種草本植物,這裡指隨風飄散的蓬草。
  • 奏明主:曏明君奏報。

繙譯

榆樹的葉子已經飄落凋零,邊關的防禦工事和烽火台顯得更加重要。寒冷來臨時,馬兒奔跑得更快,戰後的景象讓人感到人性的兇險。被燒燬的飛蓬草隨風而死,沙漠中生出的毒霧濃重。有誰能曏明君奏報這一切,他的功業已經足以被封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塞的荒涼與戰爭的殘酷。通過“榆葉飄蕭盡”和“沙生毒霧濃”等意象,生動地展現了邊塞的艱苦環境。詩中“寒來知馬疾,戰後覺人兇”深刻反映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功臣的贊頌,躰現了對明君的期待和對正義的追求。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