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渚逢楊贊禹

流浪兵荒苦,相思歲月闌。 理惟通至道,人或謂無端。 燒猛湖煙赤,窗空雪月寒。 知音不可見,始爲一吟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鄂渚(è zhǔ):地名,今湖北省鄂州市。
  • 貫休:五代十國時期的著名詩僧。
  • 兵荒:戰亂和荒蕪。
  • 歲月闌:歲月將盡,指時光流逝。
  • 至道:最高的道理或真理。
  • 無端:無緣無故,沒有理由。
  • 燒猛:形容火勢猛烈。
  • 湖煙赤:湖面上的煙霧被火光映紅。
  • 窗空:窗戶空蕩,形容孤寂。
  • 雪月寒:雪和月增添了寒冷的氣氛。
  • 知音:理解自己、與自己心靈相通的朋友。
  • 一吟:一首詩或一段吟詠。

翻譯

在鄂州的湖邊偶遇楊贊禹, 流浪在戰亂與荒蕪之中,生活艱苦, 思念之情隨着歲月的流逝,愈發濃烈。 我所理解的道理,是通向至高無上的真理, 但有人卻認爲這是無端的空談。 湖面上猛烈的火光照得煙霧通紅, 窗戶空蕩,雪和月增添了寒意。 知音難尋,無法相見, 只能通過吟詠一首詩來表達我的情感。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在戰亂流離中的孤獨與對友人的深切思念。詩中,「流浪兵荒苦」直接描繪了詩人所處的艱難環境,而「相思歲月闌」則透露出對遠方友人的無盡懷念。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燒猛湖煙赤」和「窗空雪月寒」,進一步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寂與淒涼。結尾的「知音不可見,始爲一吟看」則抒發了詩人對知音難尋的感慨,以及通過吟詠來寄託情感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貫休在動盪時代中的心靈世界。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