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亂

鷹鸇時側目,燕雀各投林。 北窗高未穩,南畝大相侵。 安集期未定,流離禍正臨。 翻思投字者,擾攘竟何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鷹鸇(yīng zhān):猛禽,比喻兇猛的人或勢力。
  • 燕雀:小鳥,比喻普通百姓。
  • 投林:比喻尋找避難所。
  • 北窗:指家中的窗戶,這裡比喻家園。
  • 南畝:指南方的田地,這裡指家園的土地。
  • 安集:安定聚集。
  • 流離:四処流浪,無処安身。
  • 投字者:指那些在亂世中投靠權貴以求生存的人。
  • 擾攘:混亂不安。

繙譯

猛禽時而側目,小鳥各自尋找避難的樹林。 家中的窗戶還未安穩,南方的田地已受到侵擾。 安定聚集的期望尚未確定,四処流浪的災難正降臨。 廻想那些投靠權貴的人,混亂不安中他們究竟有何用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亂世中的景象,通過猛禽與小鳥的對比,形象地展現了社會動蕩下人們的不同選擇和遭遇。詩中“北窗”與“南畝”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家園的不安與土地的被侵。末句對“投字者”的反思,揭示了在亂世中人們爲了生存可能採取的無奈之擧,以及這種行爲背後的複襍心理。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亂世中人們命運的深刻關切。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