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武彝山:即武夷山,位於今福建省武夷山市。
- 塵緣:指世俗的牽絆和關係。
- 道緣:指與修道、求仙有關的緣分。
- 羽流:指道士,因道士常穿羽衣,故稱。
- 拔宅:指道士修煉成仙後,其宅院也隨之昇天,這裏比喻道士的隱居生活。
- 名山:指著名的山嶽,常被視爲修道之地。
- 新徵:新的徵召或干擾。
翻譯
世俗的牽絆太過沉重,而修道的緣分卻顯得輕薄, 住在世間本就不是爲了超脫世間的情感。 卻嘲笑那些道士空有隱居之名, 連名山也無法避免新的干擾。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世俗與修道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詩中,「塵緣太重道緣輕」一句,直接點出了世俗與修道之間的矛盾,認爲世俗的牽絆往往比修道的緣分更爲沉重。後兩句則通過諷刺道士的隱居生活,進一步揭示了修道之路的艱難,即使是在名山之中,也無法完全避免世俗的干擾。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修道生活的獨特見解。
張萱的其他作品
- 《 寫墨竹壽內弟車柏臺五十有一併贈以詩 》 —— [ 明 ] 張萱
- 《 過亡友韓伯舉拊缶亭故址撫今追昔得詩六章敢曰招魂亦以當泣 其五 》 —— [ 明 ] 張萱
- 《 園居六十章 》 —— [ 明 ] 張萱
- 《 辛未夏四月宛陵劉子真館餘江上小堂以六言五絕見投次來韻答之 》 —— [ 明 ] 張萱
- 《 過蘇汝載同韓寅仲 》 —— [ 明 ] 張萱
- 《 社集城南得六麻 》 —— [ 明 ] 張萱
- 《 區季方司徒以詠梅八絕索和次來韻賦答 》 —— [ 明 ] 張萱
- 《 李伯開侍其尊公玉華山人過集小園以詩見貽用來韻 》 —— [ 明 ] 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