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夏四月宛陵劉子真館餘江上小堂以六言五絕見投次來韻答之

· 張萱
江空林不受暑,亭小榻亦生涼。 爲語部蛙休聒,請看溝瘠常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辛未: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體對應公曆哪一年需要根據歷史背景推算。
  • 宛陵:古地名,今安徽省宣城市。
  • 劉子真:人名,具體身份不詳。
  • :此處指招待、留宿。
  • 江上小堂:江邊的小屋或亭子。
  • 六言五絕:一種古典詩歌形式,每句六個字,共四句,總計二十個字。
  • 次來韻答之:按照對方詩的韻腳來作答。
  • 江空林:江邊的空曠樹林。
  • 不受暑:不感到暑熱。
  • 亭小榻:小亭子裏的牀榻。
  • 亦生涼:也能帶來涼意。
  • 部蛙:指蛙鳴。
  • 休聒:停止喧鬧。
  • 溝瘠:溝壑中的貧瘠之地。
  • 常僵:經常顯得死寂。

翻譯

江邊的空曠樹林不感到暑熱,小亭子裏的牀榻也能帶來涼意。 告訴那些蛙鳴不要再喧鬧,請看看溝壑中的貧瘠之地,總是顯得死寂。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江邊小堂的清涼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嚮往。詩中「江空林不受暑,亭小榻亦生涼」兩句,以自然的清涼對比外界的暑熱,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敏感和對寧靜生活的渴望。後兩句「爲語部蛙休聒,請看溝瘠常僵」,則通過蛙鳴與溝瘠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喧囂世界的厭倦和對靜謐之地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超脫塵世、追求心靈寧靜的情懷。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