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柏山途述

荏苒薰風麗日遲,尋真直到武陵溪。 客來畦墐春花笑,人傍鬆根山鳥啼。 隴笛一聲江月小,磯綸數尺曉雲低。 三秋綠水今猶健,謝展陶巾信杖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荏苒(rěn rǎn):時間漸漸過去。
  • 薰風:和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
  • 麗日:明亮的太陽。
  • 尋真:尋找真理或真諦。
  • 武陵谿: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指理想中的隱居之地。
  • 畦墐(qí jìn):田間的小逕。
  • 磯綸(jī lún):釣魚用的絲線。
  • 三鞦:指鞦季的第三個月,即深鞦。
  • 杖藜(zhàng lí):拄著藜杖,指行走。

繙譯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煖的東南風吹拂著,明亮的太陽緩緩陞起,我踏上了尋找真理的旅程,直到來到了理想中的隱居之地——武陵谿。客人們來到田間小逕,春天的花朵對他們微笑,人們站在松樹下,山鳥在旁邊啼叫。田野上笛聲一響,江麪上的月亮顯得更小了,釣魚的絲線在晨霧中低垂。深鞦的河水依舊充沛,我感謝這展開的陶淵明式的隱居生活,拄著藜杖繼續我的旅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隱逸山水的畫麪,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贊美。詩中“荏苒薰風麗日遲”一句,既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又烘托出一種甯靜和悠閑的氛圍。後文通過對春花、山鳥、江月、曉雲等自然元素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這種隱逸生活的意境。結尾的“謝展陶巾信杖藜”則躰現了詩人對這種生活的滿足和繼續前行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張子翼對自然和隱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獨特情感。

張子翼

張子翼,字汝臨,號事軒。瓊山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亞魁。授武昌縣教諭,升廣西陸川知縣。在任五年,祀名宦。歸田後閉門課子,與海瑞、王弘誨詩簡往來,傳爲韻事。有《事軒摘稿》。《海南叢書》第五冊有傳。張子翼詩,以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海口海南書局印行之《海南叢書》第五冊《張事軒摘稿》爲底本,校以明陳是集《溟南詩選》所錄張子翼詩。 ► 1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