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初度寶安陳儀翔鄧玄度觀察以詩見壽用來韻附使卻謝凡四章

· 張萱
喜無怪事不書空,六十行年嘆五窮。 住世曾爲牧犢子,出門長作奪牛翁。 千秋大業君應在,三徑幽尋我亦同。 白首相期好身手,不知誰據素王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戊午: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初度:指生日。
  • 寶安:地名,今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
  • 陳儀翔鄧玄度:人名,具體身份不詳,可能是當時的官員或文人。
  • 觀察:古代官職,負責監察。
  • 用來韻:指使用與原詩相同的韻腳。
  • 附使卻謝:附上詩作以表達謝意。
  • 四章:四首詩。
  • 六十行年:指六十歲。
  • 五窮: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窮盡,比喻事物的終結。
  • 牧犢子:放牛的少年,比喻隱居或平凡的生活。
  • 奪牛翁:搶奪牛的老翁,比喻有野心或不平凡的行爲。
  • 千秋大業:指偉大的事業或成就。
  • 三徑:指隱居的小路,比喻隱居生活。
  • 幽尋:隱祕地尋找。
  • 白首:白髮,指老年。
  • 好身手:指有才能或技藝。
  • 素王:古代傳說中的賢王,比喻理想的統治者。

翻譯

在戊午年的生日,我感到喜悅,因爲沒有奇怪的事情讓我空寫詩篇,六十歲的我感嘆着五行的窮盡。我曾像牧犢子一樣生活在世上,出門時又像奪牛翁一樣有着不平凡的行爲。你應當承擔起千秋的大業,而我也會與你一同在隱祕的小路上尋找。我們白髮蒼蒼,相約保持好身手,卻不知道最終誰能成就那理想的統治者的功業。

賞析

這首詩是張萱在六十歲生日時所作,表達了對生活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許。詩中,「牧犢子」與「奪牛翁」形成鮮明對比,既展現了詩人對平凡生活的接受,也透露出對不凡事業的嚮往。末句「不知誰據素王功」則體現了對理想統治者的追求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