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賀郡大父清白龍公

· 張萱
中原旗鼓憶相當,並轡聯翩入建章。 自笑耦耕今桀溺,曾同題柱舊田郎。 千金不買長門賦,六月誰飛易水霜。 見說憐才更憐舊,不妨顛倒着衣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賀:拜訪祝賀。
  • 郡大父:古代對郡守的尊稱。
  • 清白龍公:對某位清廉官員的美稱。
  • 中原旗鼓:指中原地區的軍事力量。
  • 相當:相匹配,相對等。
  • 並轡聯翩:形容一同騎馬前行,比喻同行或同進。
  • 建章:古代宮殿名,這裏指朝廷。
  • 耦耕:古代兩人並肩耕作的方式。
  • 桀溺:古代傳說中的兩位隱士,這裏指隱居生活。
  • 題柱:古代官員在柱子上題字,表示自己的志向或功績。
  • 田郎:對農夫的雅稱。
  • 長門賦:指司馬相如的《長門賦》,這裏比喻重要的文學作品。
  • 易水霜:易水,河名,這裏指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比喻英勇的行爲。
  • 憐才:愛惜人才。
  • 顛倒着衣裳:形容心情激動,不顧禮儀。

翻譯

回憶起中原的旗鼓相當,我們一同騎馬進入朝廷。 如今我自嘲與耕田的隱士爲伴,曾經也像題柱的農夫一樣有志向。 雖然我沒有寫出像《長門賦》那樣的名作,也沒有像荊軻那樣在六月飛霜中英勇。 聽說您既愛惜人才又懷念舊情,即使心情激動到不顧禮儀也值得。

賞析

這首詩是張萱拜訪祝賀一位清廉的郡守時所作。詩中,張萱回憶了與郡守一同進入朝廷的榮耀時光,表達了自己雖然隱居但仍懷有志向的心情。同時,他謙虛地表示自己沒有留下傳世之作,也沒有英勇的行爲,但對郡守的愛才和懷舊之情表示讚賞。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榮耀的懷念和對清廉官員的敬仰。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