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謁(yè):拜見。
- 郡大父:指郡中的長者或尊貴的人物。
- 清白龍公:對某位清廉且有威望的官員的尊稱。
- 扶藜:拄著藜杖,形容行走艱難。
- 神君:對賢明官員的尊稱。
- 長裾:長衣的前襟。
- 曳(yè):拖,拉。
- 歌鋏(gē jiá):古代一種樂器,此処可能指官員的儀仗。
- 翠幬:翠色的帳幕。
- 進蚊:讓蚊子進入,比喻容忍小人的侵擾。
- 熊軾:古代車前橫木上的裝飾,用以增加威嚴。
- 褰帷(qiān wéi):揭開帷幕,指官員出行時的儀仗。
- 雙畫轂(shuāng huà gǔ):裝飾華麗的車輪,指官員的座駕。
- 虎囊:虎皮制成的囊,用以裝載文書。
- 磐緩:磐繞緩慢,形容從容不迫。
- 五花紋:指虎囊上的花紋。
- 九曲洪河:指黃河,因其河道曲折而得名。
- ?(yì):古代用於水利的器具,此処可能指治理黃河的工程。
- 絳老:指年老的官員。
- 乞一分:請求分得一部分功勞或榮譽。
繙譯
拜見郡中的尊貴長者清白龍公, 拄著藜杖,今天有幸見到賢明的官員。 長衣的前襟已經拖地,竝非爲了歌舞的鋏, 翠色的帳幕曾聽說不讓蚊子進入。 熊軾裝飾的橫木揭開帷幕,雙輪畫轂的座駕, 虎皮囊中磐繞著文書,從容不迫,五花紋裝飾。 願言治理九曲黃河的工程, 年老的官員應先請求分得一部分功勞。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張萱拜見郡中尊貴長者清白龍公時所作,表達了對這位官員清廉、威嚴和賢明的贊美。詩中通過描繪官員的儀仗、座駕和行爲,展現了其高貴的身份和從容不迫的氣質。同時,詩人表達了對官員治理黃河工程的期望,竝希望年老的官員能得到應有的榮譽。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文人對賢明官員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