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夜燈下獨酌是夕爲耗磨之辰昔人□□□□日飲酒詩
一□□□兩鬢□,衰慵始覺耗磨多。
欲噓冷燼添檀炷,且避香風競綺羅。
爨下熬稃諠腷膊,燈前繭卜戲伽陀。
爲言上月春才半,莫遣春光亦耗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耗磨(hào mó):指耗費磨滅,這裡指時光的流逝。
- 檀炷(tán zhù):指檀香,一種香料。
- 綺羅(qǐ luó):指華麗的衣物,這裡比喻繁華熱閙的場景。
- 爨下(cuàn xià):指廚房,這裡形容廚房的忙碌聲。
- 熬稃(áo fū):指煮米或煮粥時米粒爆裂的聲音。
- 腷膊(bì bó):形容聲音響亮。
- 繭蔔(jiǎn bǔ):古代的一種佔蔔方式,用繭絲來預測吉兇。
- 伽陀(qié tuó):彿教用語,指彿經中的偈頌,這裡指唸經或誦經的聲音。
繙譯
在正月十六的夜晚,我獨自在燈下飲酒,這一天被稱爲耗磨之辰,意味著時光的流逝。我感到自己已經老去,兩鬢斑白,才意識到時間的寶貴。我想要點燃檀香,爲這冷清的夜晚增添一絲溫煖,卻又想避開那熱閙的香風和華麗的場景。廚房裡傳來煮粥時米粒爆裂的響亮聲音,而燈前則有人玩著繭蔔,戯謔地唸著彿經。我想說,這個月的春天才剛剛開始,不要讓春光也隨著時光的流逝,被耗磨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正月十六夜晚的孤獨飲酒情景,通過對“耗磨”這一概唸的反思,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青春易逝的哀愁。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冷燼與檀炷、香風與綺羅,以及爨下的忙碌與燈前的甯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最後,詩人以春光爲喻,提醒人們珍惜時光,不要讓美好的春光也被無情的時光所耗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