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 六盤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峯,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拼音

譯文

長空高闊白雲清朗,南飛的大雁已望到了天邊。不登臨長城關口絕不是英雄,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 六盤山上雄峯再拔,烈烈西風漫卷着紅旗。今天我長繩之武裝緊握手中,哪一天才會將那蔣家狂龍捆縛?

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原爲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雙調,四十六字。上闋押仄聲韻,下闋換平聲韻。也有全押仄聲韻的。 望斷:望着,直到看不見。 長城:借指長征的目的地。 屈指:彎着手指頭計算。 六盤山:寧夏南部固原西南,是六盤山山脈的主峯,險窄的山路要盤旋多重才能到達峯頂。毛澤東在1935年九月中旬率領中央紅軍進入甘肅省南部,10月上旬,突破敵人的封鎖線,打垮了敵人的騎兵部隊,勝利地越過六盤山。 紅旗:1957年在《詩刊》創刊號上發表時作“旄頭”。1961年九月爲寧夏幹部書寫此詞時改爲“紅旗”,手跡發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報》。 漫卷,任意吹卷。 長纓:指捕縛敵人的長繩,出自“終軍請纓”的典故,《漢書·終軍傳》:“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這裏指革命武裝。 在手,在共產黨領導下。 縛住:擒住。 蒼龍:《後漢書·張純傳》注:“蒼龍,太歲也。”古代方士以太歲所在爲兇方,因稱太歲爲凶神惡煞。蒼龍,毛澤東注:此處指蔣介石的國民黨反動派,因爲當前主要對付的是國民黨反動派。

此詞爲毛澤東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的紅一方面軍在向陝北根據地挺進中,於六盤山前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在戰鬥勝利的鼓舞下,當天下午部隊便一鼓作氣翻過了六盤山。 這首詞寫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轉自然。上、下半闋均是一、二句寫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織,渾然一體。整詩洋溢着革命勝利的豪情,運用高亢雄壯的語氣,抒發了“長纓在手”定當“縛住蒼龍”的革命豪情。

賞析

《清平樂·六盤山》是紅軍摧毀敵人最後一道封鎖線,翻越六盤山高峯,勝利在望時寫下的詞章。這首詞既抒發了毛澤東及其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勝利完成長征的英雄氣概,又表達了他們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豪情壯志。 上闋表明當時的戰鬥決心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秋高氣爽,萬里晴空飄浮着幾縷淡淡的白雲,佇立山頂,極目凝望着南飛的大雁直到消失在碧空的盡頭。這兩句詞看似寫景,實則寄寓了詩人無限的情懷,既有登高望遠吞吐山河的豪邁,又有追隨大雁,遙想戰友、親人的柔情。因爲雁陣飛往的地方,正是詩人剛離開不久的革命搖籃——井岡山,那裏有幾經戰鬥開闢出來的廣大革命根據地,有和紅軍心連心的革命人民,有留在那裏繼續鬥爭的戰友何叔衡、瞿秋白、陳毅等,也有詩人的親人毛澤覃,他心愛的幼子也寄養在那裏,後來不知去向。所有這一切,足以令人魂牽夢繞,南飛的大雁啊,你能帶去詩人的問候與思念嗎?你能把長征勝利的喜悅帶回南方嗎?這兩句詞可謂觸景生情,在對自然景物的白描中,蘊藏着詩人對戰友和親人的款款深情,耐人尋味。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長城”指抗日前線,紅軍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向陝北根據地,向抗日前線進軍,掐指算來,紅軍北上的行程竟有二萬多裏。在當時的形勢下,不奔赴抗日前線,不到長城,算什麼英雄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是回顧長征的光輝歷程,在過去的一年中,紅軍既要與雪山草地、激流險灘、嚴寒酷暑等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又要與一路上圍追堵截的敵人周旋、戰鬥,在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中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然而詩人僅用了“屈指”二字,於輕描淡寫中流露出紅軍對漫漫險途等閒視之的英雄氣概。這兩句詞重在抒寫革命者從容豪邁、不畏艱難困苦、投身抗日前線的英雄本色。 下闋展現革命前景 “六盤山上高峯,紅旗漫卷西風。”如火的紅旗,飄揚在高高的六盤山頂,烘托出紅軍將士的勝利喜悅。“紅旗”作爲革命的象徵,在毛澤東詩詞中反覆出現:“山下旌旗在望”;“紅旗躍過汀江”;“山上山下,風展紅旗如畫”;“風捲紅旗過大關”;“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毛澤東及其率領的工農紅軍扛着這面紅旗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勝利,今天,這面紅旗歷經槍林彈雨,更加鮮豔地招展在六盤山頂,它預示着長征即將勝利結束,中國革命將翻開新的一頁。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這兩句是全詞的主旨所在:憑中國工農紅軍保存着的有生力量,一定會打倒蔣介石的反動政權。毛澤東極其正確地判斷出當時的形勢,“長征一結束,新局面就開始”、“時局的特點,是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來,中國處在新的全國大革命的前夜”。在這樣大好的形勢下,雖然這時紅軍已從三十萬人減少到不足三萬人,但由於路線正確,數量上暫時減少了,質量上卻比過去更強大了。有了經過鍛鍊的中國共產黨,又有了經過鍛鍊的紅軍,什麼樣的敵人不能殲滅呢!即使是凶神惡煞般的蔣介石,也最終會被革命力量打倒。這兩句詞不但是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誓言,而且也是作者對依靠革命力量推翻反動勢力的前景展望,表現了高度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 這首詞上下兩闋都是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言志,結構對稱、美觀。上下兩闋相對獨立又緊緊相連,上闋寫眼前長征的勝利,抒發紅軍將士的英勇鬥志。下闋進一步聯想,放眼將來,抒發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氣概。作者的視角由近及遠,作者的情感由喜悅到高亢、激昂,結構緊密,又不顯擁擠,語言淺近清新,卻又耐人尋味。 全詞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宛若一幅壯美的詩情畫。其景,明媚奪目,其情,摧人振奮。詩人運用了借喻手法,“長纓”喻指革命武裝力量,“蒼龍”借指蔣介石,詩人通過形象的語言表達了以武裝的革命打敗武裝的反革命這一思想內容。最後一句“何時縛住蒼龍?”以詰問的筆法來加強語言的表現力度,增強詞的韻味。在遣詞上,可謂字斟句酌,非常講究,如“望斷南飛雁”的“斷”和“飛”,使整首詞神采飛揚,“一語爲千萬言所託命”,讓人頓生無窮遐想。又如“屈指行程二萬”一句,於娓言細語中蘊含了多少道不完的艱辛,又表現了詩人何等曠達高遠的胸襟嗔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品味愈久愈能領悟其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再如“漫卷”一詞,營造了一幅浪漫歡騰的景象,使人們感受到崢嶸歲月中戰士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而“在手”與“縛住”更是表現出胸有成竹、穩操勝券的氣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屈指”:彎著手指頭計算。

繙譯

天空高遠、白雲淡薄,望盡那南飛的大雁。不登臨長城絕不是英雄好漢,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裡的路途。六磐山上高峰聳立,烈烈西風漫卷著紅旗。今天我長繩之武裝緊握手中,哪一天才會將那蒼龍綑縛?

賞析

這首詞廻顧了萬裡長征的行程,表達了紅軍戰士們勇往直前的鋼鉄意志和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唸。上闋寫眼前景色和廻顧長征的艱難,“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營造出一種開濶的境界,展現出紅軍的豪邁氣魄。“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既是自我激勵,也是對革命征程的縂結。下闋通過“六磐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的描寫,突出了紅軍的勝利姿態和革命的蓬勃氣勢。最後“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表現出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決心,堅信能夠戰勝敵人,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全詞境界壯濶,氣勢恢宏,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鼓舞力量。

毛澤東

毛澤東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爲毛澤東思想。毛澤東被視爲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將他評爲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