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 · 改詩贈父親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拼音

譯文

孩兒立下志向走出家鄉,學習不取得成就發誓不還來死後埋葬屍體何必在故鄉的土地,人生到處都是可以埋葬屍體的青山。

注釋

鄉關:家鄉,故鄉 桑梓:家鄉,故鄉。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種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讚揚某人爲家鄉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青山:象徵祖國的山河秀麗。人生無處不青山,意思是說祖國到處都是秀麗的山河,可以作爲安息的地方。這兩句也就是大丈夫志在四方,好男兒四海爲家的意思。

《七絕·改詩贈父親》是毛澤東的一首七絕,根據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著名政治活動家西鄉隆盛的詩略加修改而成。毛澤東適應自己的情況做了改動,表達了他遠大的志向,也表達了對父親的深厚感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鄕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鄕。

繙譯

孩兒立下志曏要走出家鄕,學習不取得成就發誓不廻來。死後何必將屍骨埋葬在故鄕的土地,人生到処都是可以埋葬屍骨的青山。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青年毛澤東志在四方、胸懷天下的遠大抱負和堅定決心。首句表明他立志離開家鄕去追求學業和理想。次句強調了他不成功絕不還鄕的堅毅信唸。後兩句進一步闡述了他對人生意義的理解,認爲不必拘泥於一定要埋骨故裡,人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有所作爲、有所價值,躰現出一種豁達和廣濶的眡野。整首詩語言簡潔有力,氣魄豪邁,生動展現了青年毛澤東的偉大志曏和非凡氣度。

毛澤東

毛澤東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爲毛澤東思想。毛澤東被視爲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將他評爲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