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
註釋
- 晏駕:古時帝王死亡的諱稱,指帝王車駕晚出,這裏指唐玄宗去世。
- 坡陀(pō tuó):地勢起伏不平的樣子。
- 卻略:山勢後退屈曲的樣子。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風聲、水流聲清脆悅耳。
- 硎(xíng):磨刀石,「發硎」比喻才思敏捷。
- 轗軻(kǎn kē):同「坎坷」,比喻不得志,道路曲折艱難 。
- 廨(xiè)署:官署。
翻譯
先帝當初離世後,這座橋陵令各方神靈都來朝拜。高大的山岡簇擁着陵中的衆多祭祀用品,肥沃的原野彷彿開啓了天庭之地。面對眼前的事物,驚歎這地勢的重重險阻,其建造之功超過了傳說中的五丁力士。連綿起伏的山勢依託大地,山勢曲折圍繞就像羅列着的險峻屏風。高聳的雲闕在光影中若隱若現,山間的風鬆傳出清幽的聲音。石門之處霜露一片潔白,華麗的玉殿上長滿了青色的莓苔。宮女到很晚才知道天色將亮,祠官清晨朝拜還能看到天上的星星。空蕩蕩的樑上成簇擺放着畫戟,陰森的井上敲打着銅瓶。宮中的使者日夜相繼前來祭祀,陛下的心始終難以安寧。不只是憂慮祭祀是否完備,還追求那無形的神靈感應。用孝道治理國家政事,精神凝聚推崇道經至理。吉祥的靈芝生長在廟柱之上,美好的鳥兒在山門前歡快鳴叫。高大的山嶽在前方高聳,奔騰的黃河在左邊波光粼粼。堅固的城池憑藉高峻的地勢,沙苑與曲折的汀洲相互交錯。此地永遠與這險要之地穩固相依,山川原野廣闊無邊。在此處果然赤縣建立,亭臺樓閣高聳入雲。官員們果然都名不虛傳,聲名遠揚令人讚歎。王、劉二人如翠竹般溫潤,裴、李二人似春蘭般芬芳。鄭氏的才華舉世罕見,啖侯文筆從不曾停歇。他們遣詞一定合乎格律,對人有利且才思敏捷。衆人的才華如同美麗的錦繡相互交錯,又如琳琅美玉愈發閃耀。聽說此地官員施政如同魯恭那樣德化一方,秉持高尚品德正如崔瑗被人銘刻。有人如太史候能化身爲鳧,有人如王喬跟隨仙鶴飛昇(形容官員政績不凡)。朝廷禮儀限制在遙遠的朝堂,而我羈旅的愁思又憶起故鄉的山林郊野。我仕途坎坷離開了下杜,漂泊不定渡過渾濁的涇水。像衆多書生一樣穿着破舊的短衣,漂泊如同水上的一片浮萍。荒年裏兒女們瘦弱不堪,到了暮年更是涕淚飄零。幸好主人顧念我這匹老馬,在官署裏容留我這如秋螢般慘淡的人。流離寓居的生活怎麼能舒心,滿心窮愁沉醉也不能醒來。何時才能擺脫世俗的拖累,在茫茫大海上暢快漂流。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爲橋陵而作,兼具寫實與抒情。開篇描繪橋陵的宏大氣勢與神聖氛圍,將先帝晏駕與橋陵的威嚴相結合,展現出皇家陵寢的不凡。詩中細膩描寫了橋陵的自然景觀與建築設施,語言壯麗,如「雲闕虛冉冉,風鬆肅泠泠」生動營造出清幽肅穆的環境。通過對祭祀場景的描述「宮女晚知曙,祠官朝見星」體現出祭祀的莊重急切,暗示皇家對祖先的敬重追思。同時,詩中對當地官員進行了讚譽,表達出對他們才能品德的肯定。而在最後,杜甫筆鋒一轉融入自身漂泊的痛苦與無奈,以「荒歲兒女瘦,暮途涕泗零」訴說生活的艱難,與前文莊重宏大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讓個人的哀傷在宏大背景下更顯深沉。全詩既展現大唐皇家陵寢的氣象,又穿插着自己的遭際,內容豐富,情感複雜,展現出杜甫一貫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是其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