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苑 · 卷一 · 重刑

吳起曰:鼓鼙金鐸,所以威耳;旌幟,所以威目;禁令刑罰,所以威心。耳威以聲,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可不嚴。三者不立,士可怠也。故曰:將之所麾,莫不心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拼音

譯文

吳起說:“軍隊中敲擊鼙鼓、金鋒的目的,在於引起士卒在聽覺方面的敏銳注意力,聽從指揮,揮舞旗幟,在於集中士卒在視覺方面的注意力,而各項法規、禁令及刑罰的目的在於管理士卒,節制士卒的行動。”在軍隊中,用聲音引起士卒的注意,要求士卒聽從指揮時,發聲的器具必須音質清脆宏亮;用旗幟來指揮士兵作戰時,旗幟的顏色要鮮明、醒目;用刑罰、禁令來約束士卒的行動時,執法必須公正、嚴明。如果做不到上述三點,軍容就會紊亂,士卒就會渙散、懈怠。所以說,在指揮部隊的問題上,應該達到這樣的程度:只要將帥的指揮旗幟揮舞搖動,部下就會英勇前進,只要將帥的命令一下,所有的士卒就會同仇敵愾,拼死上前,報效國家。
諸葛亮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爲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爲武興王。諸葛亮爲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陝西省岐山縣五丈原逝世。成都、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