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 莊公 · 莊公八年

【經】八年春王正月,師次於郎,以俟陳人,蔡人。甲午,治兵。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於齊師。秋,師還。冬十有一月癸未,齊無知弒其君諸兒。 【傳】八年春,治兵於廟,禮也。 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於齊師。仲慶父請伐齊師。公曰:「不可。我實不德,齊師何罪?罪我之由。《夏書》曰:『皋陶邁種德,德,乃降。』姑務修德以待時乎。」秋,師還。君子是以善魯莊公。 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請代,弗許。故謀作亂。 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於僖公,衣服禮秩如適。襄公絀之。二人因之以作亂。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寵,使間公,曰:「捷,吾以女爲夫人。」 冬十二月,齊侯遊於姑棼,遂田於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墜於車,傷足喪屨。反,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走出,遇賊於門,劫而束之。費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費請先入,伏公而出,鬥,死於門中。石之紛如死於階下。遂入,殺孟陽於牀。曰:「非君也,不類。」見公之足於戶下,遂弒之,而立無知。 初、襄公立,無常。鮑叔牙曰:「君使民慢,亂將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亂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來奔。 初,公孫無知虐於雍廩。
拼音

所属合集

#左傳

譯文

八年春季,魯莊公在太廟把武器發給軍隊,這是合於禮的。 夏季,魯軍和齊軍包圍郕國。郕國向齊軍投降。仲慶父請求進攻齊軍。莊公說:“不行,我實在缺乏德行,齊軍有什麼罪?罪是由我引起的。《夏書》說:‘皋陶勉力培育德行,德行具備,別人就會降服。’我們姑且致力於修養德行,以等待時機吧!” 秋季,軍隊回國。君子因此而讚美魯莊公。 齊襄公派連稱、管至父駐守葵丘,瓜熟的時節前去,說:“到明年瓜熟的時候派人替代你們。”駐守了一週年,齊襄公的命令並沒有下來。連稱、管至父請求派人替代,齊襄公不同意,因此就策劃叛亂。 齊僖公的同母兄弟叫夷仲年,生了公孫無知,受到僖公的寵信,衣服禮儀等種種待遇都和嫡子一樣。齊襄公降低了公孫無知的待遇。連稱、管至父兩個人就利用公孫無知而發動叛變。連稱有個堂妹在齊襄公的後宮,不得寵,就讓她去偵察襄公的情況。公孫無知說:“事情成功,我把你立爲君夫人。” 冬季,十二月,齊襄公在姑棼遊玩,就在貝丘打獵。看到一頭大野豬,隨從說:“這是公子彭生啊!”齊襄公發怒說:“彭生敢來見我!”就用箭射它。野豬像人一樣站起身啼叫。齊襄公害怕,從車上摔下來,傷了腳,丟了鞋。回去以後,責令徒人費去找鞋,費找不着,齊襄公就鞭打他,打得皮開血出。費走出去,在宮門口遇到叛賊。叛賊把他劫走並捆起來。費說:“我哪裏會抵抗你們啊!”解開衣服讓他們看自己的背後。叛賊相信了。費表示願意和他們一起行動,請求先進宮去。進去以後把齊襄公隱藏起來,然後出宮同其他宦官和叛賊格鬥,死在宮門裏,石之紛如死在臺階下。叛賊就進入宮中,在牀上殺了孟陽,說:“不是國君,樣子不像。”一眼看到齊襄公的腳露出在門下邊,就把他殺死了,而擁立無知爲國君。 當初,齊襄公即位,施政沒有準則,使人不知所措。鮑叔牙說:“國君放縱,百姓懈怠,禍亂將要發生了。”就事奉公子小白避亂到莒國。叛亂髮生,管夷吾、召忽事奉公子糾逃避到魯國來。 當初,公孫無知對待雍廩很暴虐。
左丘明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左史官記言,右史官記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其父移居魯國並世代擔任魯國太史。 左丘明籍貫,一說爲魯國中都人,一說爲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爲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爲“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爲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啓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爲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稱其爲“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或譽爲“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今山東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其鄉先賢左丘明。 ► 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