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

· 程顥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拼音

譯文

韻譯 雲兒淡,風兒輕,時近春日中午, 傍着花,隨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這愜意的春遊呀,人們並不瞭解, 將會說我忙裏偷閒,強學少年童。 散譯 淡淡的雲在天上飄,風兒吹拂着我的臉龐,此時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於花叢之中,沿着綠柳,不知不覺間來到了前面的河邊。當時的人不理解我此時此刻我內心的快樂,還以爲我在學年輕人的模樣,趁着大好時光忙裏偷閒呢。

注釋

偶成:偶然寫成。 雲淡:雲層淡薄,指晴朗的天氣。 午天:指中午的太陽。 傍花隨柳:傍隨於花柳之間。傍,靠近,依靠。隨,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時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將謂:就以爲。將:乃、於是、就。 偷閒:忙中抽出空閒的時間。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詩歌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詩歌風格平易自然,語言淺近通俗。

賞析

這是一首即景詩,描寫春天郊遊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寫理趣的詩,作者用樸素的手法把柔和明麗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樂的心情融爲一體。 詩的前二句「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細細品味,卻有幾層意思在其中。其一,寫自己春遊所見、所感。雲淡風輕,傍花隨柳,寥寥數筆,不僅出色地勾畫出了春景,而且強調了動感—和煦的春風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遊,到處是豔美的鮮花,到處是嫋娜多姿的綠柳,可謂「人在圖畫中」。其二,着重寫自己留連忘返的心情。這種心情主要是通過‘近午天」、「過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傳達出來的。所謂「近午天」,並不是說自己時至中午纔出來遊春,而是用「近」來強調自己只顧春遊忘了時間,用自已的突然發現來表現自己沉醉於大自然的心情。同樣,「過前川」也並不僅僅是簡單地描寫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況,而是用「過」來強調自己在春花綠柳的伴隨下「過」了前面的河流才發現自己只顧遊春,不知不覺已經走了很遠很遠。這樣,這兩句詩儘管描寫的只是雲風花柳等自然景觀和作者喜愛它們的心情,但其中更隱括着一種作者要忘世脫俗的高雅情調,正是這種情調,才使他幾乎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疲勞,達到了如醉如癡的境界。 假如說,詩的前兩句主要是寫情寫景的話,那麼,「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則主要是詩人自己內心世界的直接抒發。本來,在雲淡風輕的大好春色中漫遊,在春花綠柳的簇擁中陶冶自己的情性,這應該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殺人們性靈的封建時代,這似乎只應該是有些「狂」勁兒的少年人才能幹,而鬚眉長者只應該端然危坐,擺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儘管程顥是一位著名的理學家,儘管他寫這首詩時很可能已經是一位藹然長者,可他仍然無法抗拒大自然對他的吸引,做出一些爲「時人」所不能理解的舉動。這其中包括了他對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時也包括了他對一般「時人」的嘲笑與諷刺,既表現了他對於人生價值的另一種認識,也表現出了他樂在其中,孤芳自賞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們認爲是道貌岸然的理學家也有意無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個側面:他不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還是一個對大自然充滿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過他的感情經常被「理」壓抑和扭曲罷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bàng):靠近。

繙譯

將近中午的時候,天空中飄著淡淡的雲,微風輕拂。我穿行在花叢柳林間,不知不覺就走過了前麪的小河。人們不知道我心中的快樂,還以爲我是在媮嬾學年輕人的樣子呢!

賞析

這首詩以輕松明快的筆調,描繪了春天的美好景致和詩人的愉悅心情。詩的前兩句通過“雲淡風輕”“傍花隨柳”等詞語,展現了春日的明媚和生機,也表現出詩人閑適自在的心境。後兩句則從他人的眡角出發,進一步襯托出自己內心的快樂竝非表麪的行爲,而是真正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新,傳達出一種積極曏上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享受。

程顥

程顥

程顥(hào),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後從開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陽)。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和北宋理學的奠基者。 ► 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