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薜蘿(bì luó):一種攀援植物,這裏指山間藤蔓。
- 江:指錢塘江。
- 吳地:指現在的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帶,古代屬於吳國。
- 越山:指錢塘江對岸的山,古代屬於越國。
- 青靄(qīng ǎi):青色的霧氣。
- 城郭:城牆,這裏指城市。
- 鐘磬(zhōng qìng):古代的打擊樂器,這裏指寺廟的鐘聲。
- 笙歌:指世俗的歌舞聲。
翻譯
山路從主峯直上,曲折迴旋,穿過薜蘿藤蔓。 到達江邊,吳地的盡頭,隔江望去,越山連綿不絕。 古木叢中瀰漫着青色的霧氣,遠天與白波相融。 向下望去,城郭近在眼前,寺廟的鐘聲與世俗的笙歌交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上聖果寺的所見所感。詩中,「路自中峯上」一句,既表明了詩人登山的起點,又暗示了山路的險峻。「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則巧妙地利用地理特徵,表達了詩人對吳越兩地的感慨。後兩句「古木叢青靄,遙天浸白波」以景寫情,展現了山間的幽靜與江面的遼闊。最後一句「下方城郭近,鐘磬雜笙歌」則通過對比,突出了寺廟的寧靜與塵世的喧囂,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淡漠和對自然的嚮往。
處默
唐僧。約爲婺州金華人。生於文宗時期前後。幼於蘭溪出家,與安國寺僧貫休爲鄰,常作詩酬答。後歷遊杭、潤諸州,曾在廬山、九華山居住。又入長安,住慈恩寺。與羅隱、鄭谷等爲詩友。約卒於唐末樑初。有集,已佚。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