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有人爲崔徽畫了一幅肖像,畫上的兩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脣紅潤如用硃色點染。畫面是一幅半身像,猶如東鄰女偷看宋玉,牆頭半遮玉體一樣。
她曾有一段辛酸的往事,誰還記得當年皺眉的時候呢?都說如此高超的畫技,如此美豔的人,可是看過之後卻有些遺憾,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這樣美麗的女子,即使無情也是很動人的。
注釋
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名。《金奩集》入“黃鐘宮”。原爲單調,南唐馮延巳始增爲雙調。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闋各四句用韻。
妙手:技藝高超者。
寫:畫。
徽真;唐代有倡女崔徽,與裴敬中善,嘗託入寫真以寄。真,指肖像。
水剪雙眸:形容眼波美麗。
點絳脣:在畫像上染出紅脣。
“疑是昔年窺宋玉,東鄰,只露牆頭一半身”句:用東鄰窺宋玉的典故寫女子之美與多情。宋玉東鄰的少女常在牆頭偷看他。典出《登徒子好色賦》。
翠黛:畫眉所用螺黛,青黑色,以之代稱眉毛。
顰(pín):蹙額皺眉。
盡道:儘管說。堪恨:可恨。
“任是無情也動人”句:引用羅隱《牡丹》詩:“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
序
這是一首題畫詞,題寫的是崔徽畫像。此詞出句點題,接着描摹畫像眼、脣,狀其肖像美,再化用宋玉之賦,擬其美而多情,留給讀者想象空間,然後寫賞鑑畫像後的感受。全詞句句從圖畫着筆,善借用前人典故和成句,表達自己的情感,頗富藝術感染力。
賞析
全詞以“妙手寫徽真”破題,以下都是從畫上真容著筆。爲崔徽寫真的畫師丘夏的姓名賴元稹之歌而傳,畫像的概貌因秦觀此詞而見,可以收入畫史。
首句爲“妙手寫徽真”,點出所題者即是高明肖像畫師手畫的崔徽像。蘇東坡寫過一首題爲《章質夫寄惠崔徽真》的詩,稱“卷贈老夫”,知道當時確有這幅畫像流傳,幷輾轉歸於東坡。據元稹《崔徽歌》中云:“有客有客名丘夏,善寫儀容得恣把。”即詞首句“妙手寫徽真”所指。總提一筆,接下去描寫畫中人的儀容,同時也映帶出畫師的神技。
東坡詩中,寫畫中崔徽形象是“玉釵半脫雲(髮)垂耳,亭亭莢蓉在秋水”,十四個字只作大略形容。少遊用了七個字——“水剪雙眸點絳脣”,寫她的眼睛和嘴脣,給人的印象便自不同,如工筆畫之於剪影,精細得多了。幷不是少遊比東坡來得高明,這是詩、詞性質的不同。東坡寫的是七言古詩,宜用大筆勾勒,故粗;少遊寫的是小詞,容許加意點染。故細。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江淹《詠美人春遊》詩“暱珠點絳脣”,是其用語所本。眼睛和嘴脣是最能顯示美人神采和情韻的部位,況且又加上了水波之光,絳脂之豔,確能動人心目。
“疑是昔年窺宋玉,東鄰,只露牆頭一半身”,繼續說這幅寫真的畫面,透露出所畫的是半身像,借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的一段文字來增加情趣。賦中說,宋玉東鄰的女子私慕他,登牆偷望他有三年之久(古人以“三”表多,非必是實數)。這個情節自然與崔徽本事無關,不過是由於畫像是半身的而想到鄰女窺宋,牆頭半遮玉體的形象。這樣說,似乎是詞人在那裏耍筆頭,硬拉扯,遊離於詞情之外,寫出敗筆來了。其實,“疑是”者,非是而似是也。《登徒子好色賦》中如“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云云,宋玉所藉以盛稱鄰女美色之處,也不妨加之於崔徽,以補充上句刻畫的不足,這就是詞用宋玉賦的言外之意。
不過,崔徽畫像上的神態可不是如宋玉東鄰女那樣的“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而是眉黛含顰。這是由於崔徽請畫師丘夏寫真時正懷着悲苦的心事,畫師又作了精確的反映;詞語不僅如實地表述了畫面的這一部分——“翠黛顰”,而且深入追求她顰眉的原因——有“酸辛”之事。“往事已酸辛”一句,與東坡《章質夫寄惠崔徽真》詩中的“當時薄命一酸辛”,辭意皆合,當本之於他的老師,這也是少遊所題崔徽真即是東坡藏品的一個佳證。“誰記當年翠黛顰”,顰眉承上“酸辛”,絕非寫美人的套語,而是反映了畫面上的真實。這兩句詞把崔徽的身世遭逢作一提挈。她的一段辛酸史既成往事,誰復省記,唯有這一幅寫真留下,作爲藝術精品供人鑑賞而已。言下有無窮的感慨。
最後筆鋒一轉,寫詞人賞鑑了畫像後的感受:“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面對如此美豔絕俗的人物,如此高妙傳神的畫筆,觀賞之後還有“堪恨處”。說是因爲畫中人“無情”。“無情”云者,蓋即是如東坡前題詩中所謂“丹青不解語”,或者如《牡丹亭·玩真》一折中,柳夢梅看着杜麗娘自畫的真容時說的:“韻情多,如愁欲語,只少口氣兒呵!”謂畫上美人,雖是極妍盡態,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緊接着,詞人以拗折之筆挽轉一句,說“任是無情也動人。”全用晚唐羅隱《牡丹花》詩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不解語”的牡丹花,“少口氣兒”的美人圖,“無情也動人”。化工之妙,藝術之精,一語說盡。(陳長明)最後幾句也表現出作者的些許感慨:畢竟是一幅畫,不是活色生香的美人,既表現不出她的情深不壽,彼此之間也無法情感相通。這語氣可以見出作者的幾分遺憾,也許他希望畫中的美女崔徽變成活人,能真的和自己有所交流吧。
全詞句句從圖畫着筆,既有對圖畫本身的描繪,也有對畫中美人身世的同情。在藝術上,此詞善借用前人典故和成句,表達自己的情感,突出地展現了秦觀博聞強記的才華和隨手拈來無不妥帖的藝術功力,確實算得題畫詞中的佳作,頗富感染力。

秦觀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爲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爲“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幷稱“蘇門四學士”。
► 587篇诗文
秦觀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南鄉子 》 —— [ 唐 ] 李珣
- 《 南鄉子 · 風雨滿蘋洲 》 —— [ 宋 ] 陳亮
- 《 南鄉子 · 重陽日宜州城樓宴集即席作 》 —— [ 宋 ] 黃庭堅
- 《 南鄕子 · 《梅花詞》和楊元素 》 —— [ 宋 ] 蘇軾
- 《 南鄕子 · 冬夜 》 —— [ 宋 ] 黃昇
- 《 南鄕子 · 爲亡婦題照 》 —— [ 清 ] 納蘭性德
- 《 南鄉子 》 —— [ 宋 ] 陸游
- 《 南鄕子 · 黃州臨皋亭作 》 —— [ 宋 ]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