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鄕子 · 冬夜

· 黃昇
萬籟寂無聲,衾鐵稜稜近五更。香斷燈昏吟未穩,悽清。只有霜華伴月明。 應是夜寒凝,惱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關情。起看清冰滿玉瓶。
拼音

所属合集

#南鄉子 #冬

注釋

萬籟:自然界萬物發出的響聲,一切聲音。 寂:靜,沒有聲音。 衾:被子。 稜:同「棱」。 悽清:形容微寒悽清的月光 霜華:即霜花。

《南鄕子·冬夜》是宋代詞人黃花菴所作的一首詞。該詞上闋寫夜寒苦吟之景狀,下闋詞人從自己的「吟未穩」聯想到梅花的「睡不成」。這種構思,确實是奇特異常;這種格調和意境,确實是空幻的。它非常形象地勾畫了一箇山中隱士清高飄逸的風采。它的妙處尤其表現在將梅花擬人化。

賞析

黃花菴是一位著名的詞選家,其詞如「晴空冰柱」,今讀此詞,頗有此感。 上闋寫夜寒苦吟之景狀。詞人生在南宋中期,早年放棄科舉,遯迹林泉,吟詠自適,塡詞是他精神生活中一箇重要組成部分。從這首詞看,即使夜闌人靜之時,他還在苦吟不已。起二句云:「萬籟寂無聲,衾鐵稜稜近五更。」夜,是靜極了,一點動靜也沒有。衹有深夜不睡的人,方能有此體會。「稜稜」二字,使人感到布衾硬得好像有稜角一般,難以貼體。至「香斷燈昏吟未穩,悽清」二句,詞人則把注意力從被窩移嚮室內:爐中沉香已盡,殘燈如豆,昏暗異常,悽清異常。至「衹有霜華伴月明」,詞人又把注意力轉嚮室外,描寫了明月高懸、霜華遍地的景象。五句三箇層次,娓娓寫來,自然而又逼眞。「吟未穩」者,吟詩尙未覓得韻律妥貼、詞意工穩之句也,三字寫出詞人此時之所爲,可稱上闋之詞眼。由於「吟未穩」,故覺深夜寂靜被子寒冷,香斷燈昏;又由於「吟未穩」,纔覺霜華伴月,碧空無邊。而「悽清」二字,則烘託了本文的整箇氛圍,不貫穿整文,隨處可以感到。由此可見,詞的結構是井然有序、渾然一體的。 下闋詞人從自己的「吟未穩」聯想到梅花的「睡不成」。冰寒大地,長夜無眠,詞人居然不説自己感到煩惱,卻爲梅花設身處地著想,説它該是煩惱得睡不成了。此語奇警,設想絶妙。接下去二句説:「我念梅花花念我,關情。」此句點明不僅他在想著梅花,梅花也憐念起他來了。他們竟成爲一對知心好友! 這種構思,确實是奇特異常;這種格調和意境,确實是空幻的。它非常形象地勾畫了一箇山中隱士清高飄逸的風采。它的妙處尤其表現在將梅花擬人化。 結句「起看清冰滿玉甁」,跟以上兩句不可分割,互爲聯繫,詞中句斷乃爲韻律所限。因爲詞人關切寒夜中梅花,於是不顧自己冷暖,披衣而出,結果看到,玉甁中的水已結成了冰。至於梅花呢,他在詞中未提及,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蘊意深遠,饒有餘味。如果詞人在詞中將梅花説盡了,説梅花凍得不成樣子,或説梅花凌霜傲雪,屹立風中,那就一覽無餘,毫無詩意了。由此可見詞人手法之高明。 從整箇詞來説,晶瑩快潔,恰似玉樹臨風;託意高遠,説它的風格如「晴空冰柱」,不是很相宜麽?

黃昇

宋福州閩人,字叔暘,號玉林,又號花菴詞客。早棄科舉,以讀書、吟詠自適。曾以詩受知於游受齋。宋理宗淳祐九年(西元一二四九年)選《絶妙詞選》二十巻,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爲《唐宋諸賢絶妙詞選》十巻,下部爲《中興以來絶妙詞選》十巻,後人統稱《花菴詞選》,自作詞亦附於後。另有《散花菴詞》一巻。事見《絶妙詞選》自序、胡德方序。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