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素有志於學茲得告東歸林居靜養其所就可知矣臨別以此紙索贈漫爲賦此遂寄聲山澤諸賢 [明] 王守仁 予有山林期,荏冉風塵際。 高秋送將歸,神往跡還滯。 回車當盛年,養痾非遁世。 垂竿鑑湖雲,結廬浮峯樹。 愛日遂庭趨,芳景添遊詣。 掎生悟玄魄,妙靜息緣慮。 眇眇素心人,望望滄洲去。 東行訪天沃,雲中倘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薛侃錄 · 六 [明] 王守仁 士德問曰:“‘格物’之說,如先生所教,明白簡易,人人見得;文公聰明絕世,於此反有未審,何也?” 先生曰:“文公精神氣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繼往開來,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若先切己自修,自然不暇及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以方錄 · 二 [明] 王守仁 先生曰:“先儒解‘格物’爲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謂‘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如何去格?縱格得草木來,如何反來誠得自家意?我解‘格’作‘正’字義,‘物’作‘事’字義。《大學》之所謂‘身’,即耳、
示憲兒 [明] 王守仁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弟。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 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鬥氣。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兇類。 譬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薛侃錄 · 七 [明] 王守仁 侃去花間草,因曰:“天地間何善難培,惡難去?” 先生曰:“未培未去耳。”少間,曰:“此等看善惡,皆從軀殼起念,便會錯。” 侃未達。 曰:“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惡之分?子欲觀花,則以花爲善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以方錄 · 三 [明] 王守仁 先生曰:“衆人只說‘格物’要依晦翁,何曾把他的說去用?我着實曾用來。初年與錢友同論做聖賢,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格看。錢子早夜去窮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於三日,便致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薛侃錄 · 八 [明] 王守仁 先生謂學者曰:“爲學須得個頭腦,工夫方有着落。縱未能無間,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不然,雖從事於學,只做個‘義襲而取’,只是行不著,習不察,非大本、達道也。” 又曰:“見得時,橫說豎說皆是。若於此處通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以方錄 · 四 [明] 王守仁 門人有言邵端峯論童子不能格物,只教以灑掃、應對之說。 先生曰:“灑掃、應對就是一件物。童子良知只到此,便教去灑掃、應對,就是致他這一點良知了。又如童子知畏先生長者,此亦是他良知處,故雖嬉戲中,見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