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卿具:前楮訊後,所苦何如?立斯極位雄廷,江上佳山秀水,在公庭戶,想日有樂事,甚得佳士相延。公高才逸韻,自有晉宋間人風,坐此肆局不易處。上方招致仁者,如公之儔,豈久在江左乎?行聞迅召,以快士議。真卿頓
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
戰馬若龍虎,騰凌何壯哉。
將軍臨八荒,烜赫耀英材。
劍舞若遊電,隨風縈且回。
登高望天山,白雲正崔巍。
入陣破驕虜,威名雄震雷。
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
匈奴不敢敵,相呼歸
真卿承聞,大華嚴會已遂圜成,取來日要詣彼隨喜。如何如何?幸周副老草不悉。真卿頓首和南,澄師大德侍老。十日,敬空。
閬州之東百餘裏,有縣曰新政。新政之南數千步,有山曰離堆。鬥入嘉陵江,直上數百尺,形勝縮矗,欹壁峻肅,上崢嶸而下回,不與衆山相連屬,是之謂離堆。東面有石堂焉,即故京兆尹鮮于君之所開鑿也。堂有室,廣輪袤丈
張良思報韓,龔勝恥事新。
狙擊不肯就,捨生悲縉紳。
嗚呼陶淵明,奕葉爲晉臣。
自以公相後,每懷宗國屯。
題詩庚子歲,自謂羲皇人。
手持山海經,頭戴漉酒巾。
興逐孤雲外,心隨還鳥泯。
政可守,不可不守。吾去歲中言事得罪,又不能逆道徇時,爲千古罪人也。雖貶居遠方,終身不恥。緒汝等當須會吾之志,不可不守也。
上人居此寺,不出三十年。
萬法元無著,一心唯趣禪。
忽紆塵外軫,遠訪區中緣。
及爾不復見,支提猶岌然。
近作一《文殊師利菩薩碑》,但欲發揚主上聖意,蓋不近文律耳。今奉呈,充蓋醬之用可乎?真卿白。
李公登飲處,因石爲窪尊。
人事歲年改,峴山今古存。
榛蕪掩前跡,苔蘚餘舊痕。
叔子尚遺德,山公此回軒。
維舟陪高興,感昔情彌敦。
藹藹賢哲事,依依離別言。
嶇嶔橫道周,迢遰連山根。
餘烈曖林野,衆芳揖
近聞劉中使至瀛州,吳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聞磁州爲盧子期所圍,舍利將軍擒獲之,籲足慰也。
居人未可散,上客須留著。
莫唱阿嚲回,應雲夜半樂。
詩教刻燭賦,酒任連盤酌。
從他白眼看,終戀青山郭。
林棲非姓許,寺住那名約。
會異永和年,才同建安作。
何煩問更漏,但遣催絃索。
共說長句能,皆言早
開士懷素,僧中之英,氣概通疏,性靈豁暢。精心草聖,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故吏部尚書韋公陟,睹其筆力,勖以有成;今禮部侍郎張公謂,賞其不羈,引共遊處。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贊之,動盈卷軸。夫草藁之作,
喜嘉客,闢前軒。天月淨,水雲昏。雁聲苦,蟾影寒。
聞裛浥,滴檀欒。歡宴處,江湖間。卷翠幕,吟嘉句。
恨清光,留不住。高駕動,清角催。惜歸去,重裴回。
露欲晞,客將醉。猶宛轉,照深意。
真卿謹別上書於御史閣下:竊聞尊候平和,真卿瞻仰瞻仰!前所會廟上,諸公未悟,唯御史論高百寮,振古未有。雜事可置?況朝廷自有次序,不足念乎!真卿。
頃持憲簡推高步,獨佔詩流橫素波。
不是中情深惠好,誰能千里遠經過。
詩書宛似陪康樂,少長還同宴永和。
夜酌此時看碾玉,晨趨幾日重鳴珂。
萬井更深空寂寞,千方霧起隱嵯峨。
熒熒遠火分漁浦,歷歷寒枝露鳥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