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上有書勤著眼,壺中無酒懶銜杯。
心閒自有行窩樂,笑看燈花夜夜開。
經世文成百代宗,一從軻死聖無蹤。
龍門妙契心傳後,畫筆徒勞擬化工。
廬山奇秀甲天下,我今來作廬山遊。臥龍庵裏駐孤跡,前賢遺教空追求。
峯頭瀑布瀉飛練,澗裏寒潭六月秋。釋子不識吾儒趣,且言二教元無異。
道一緣何教有三,何獨儒家能治世。長吟抱膝南陽廬,此時未展胸中奇。
三
顏淵剛且明,已私方可克。
曾氏極弘毅,戰兢終易簀。
中庸首謹獨,屋漏無愧慝。
集義孟子賢,浩然氣充塞。
降自漢唐下,誰能踐斯域。
河洛程氏興,煥開千載惑。
大哉敬義功,外方並內直。
致知務窮理,爲我開
我來遊龜峯,䇄然在青蒼。
欲窮此理妙,應難盡其詳。
太極本無極,動靜生陰陽。
陰陽有變合,五行自相當。
造化自此成,闔闢乃其常。
穹窿須有際,磅礴非無疆。
清泉流碧澗,奇石何高昂。
水得陰之盛,周流無
兩儀未肇判,此理已具存。
動靜機一施,陰陽自此分。
兩儀有定位,陰陽互爲根。
二者既交錯,五行斯絪縕。
理氣妙合凝,至靈斯在人。
三才從此備,中處乾與坤。
水未得所歸,襄陵勢逆奔。
奠居本無所,民諮何
清風滿樹生,恍若伯牙情。
雖無鍾子期,山岩人細聽。
茅庵似鬥寬,亦喜堪容膝。
讀罷更閒眠,養心宜靜密。
燈火何處多,笙歌鬧誰室。
迷子何太歡,跋報爲甚疾。
卻憐山間人,幽獨窮且室。
讀書嫌性愚,舊記多忘失。
吟詩苦才慳,不能精格律。
倦臥似無聊,幸不違
終日觀書,聖賢在目。終日言談,不及利祿。若使荑稗不生,何愁五穀不熟。
操存腔裏心,酬應世閒事。世人不知此,只去學文字。
終日清明方是敬,一時雜擾便成昏。知行由此作基本,便是程朱入道門。
這裏路長嫌擔重,那邊快捷實崎嶇。
行人不知著腳處,東跋西跋多受虧。
人心無物慾,隨處皆天理。
在山則樂山,在水則樂水。
在家則家齊,在國則國治。
在學則學明,在鄉風俗美。
竊嘆此等人,豈不爲至貴。
彼哉昏迷子,何爲欲所蔽。
皤矣廬州公,五十後相識。
晚知道義尊,不爲功名役。
梅含雪裏春,鬆秀霜前色。
論學心無窮,賦詩情自適。
我願公再興,作我生民益。
來歲上京畿,親睹吾皇極。
案上有書勤著眼,壺中無酒懶銜盃。
心閒自有行窩樂,笑看燈花夜夜開。
駟牡不遑王事盬,野人歸去白雲閒。
人心萬古同此理,城外青山即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