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善堂中三十載,舊人多是凋零。與君相見最傷情。一尊如舊,聊且話平生。
此別要知須強飲,雪殘風細長亭。待君歸覲九重城。帝宸思舊,朝夕奉皇明。
亮躬耕隴畝,好爲《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爲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一]桓帝世,曹騰爲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二]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三]嵩生太祖。
注[一]*[曹瞞傳曰]*:太祖一名
文皇帝諱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於譙。[一]建安十六年,爲五官中郎將、副丞相。二十二年,立爲魏太子。[二]太祖崩,嗣位爲丞相、魏王。[三]尊王后曰王太后。
改建安二十五年爲延康元年。
明皇帝諱叡,字符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一]年十五,封武德侯,黃初二年爲齊公,三年爲平原王。以其母誅,故未建爲嗣。[二]七年夏五月,帝病篤,乃立爲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尊皇
齊王諱芳,字蘭卿。明帝無子,養王及秦王詢;宮省事祕,莫有知其所由來者。[一]青龍三年,立爲齊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爲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宣王
易稱“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古先哲王,莫不明後妃之制,順天地之德,故二妃嬪嬀,虞道克隆,任、姒配姬,周室用熙,廢興存亡,恆此之由。春秋說雲天子十二女,諸侯九女,考之情理,不易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也。[一]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後歸耕於野,而豪帥有來從之者,卓與俱還,殺耕牛與相宴樂。諸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贈卓。
[二]漢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爲羽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驍武給幷州。刺史丁原爲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爲主簿,大見親待。靈帝崩,原將兵詣洛陽。[一]與何進謀誅諸黃門,拜執金吾。進敗,董卓入京都,將爲亂,欲殺原,並其兵觽。卓以布見信
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令支人也。*令音郎定反。支音其兒反。*爲郡門下書佐。有姿儀,大音聲,侯太守器之,以女妻焉,[一]遣詣涿郡盧植讀經。後復爲郡吏。劉太守坐事徵詣廷尉,瓚爲御車,身執徒養。及劉徙日南,瓚具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太祖初起,惇常爲裨將,從征伐。太祖行奮武將軍,以惇爲司馬,別屯白馬,遷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太祖徵陶謙,留惇守
荀彧字文若,穎川穎陰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當漢順、桓之間,知名當世。有子八人,號曰八龍。彧父緄,濟南相。叔父爽,司空。
彧年少時,南陽何顒異之,曰:「王佐才也。」永漢元年,舉孝廉,拜守宮令。
袁渙宇曜卿,陳郡扶樂人也。父滂,爲漢司徒。當時諸公子多越法度,而渙清靜,舉動必以禮。郡命爲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舉高第,遷侍御史。除譙令,不就。劉備之爲豫州,舉渙茂才。後避地江、淮間,爲袁
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也。少樸訥,好擊劍,尚武事。年二十三,鄉移爲正,始感激,讀《論語》、《韓詩》。至年二十九,乃結公孫方等就鄭玄受學。學未期,徐州黃巾賊攻破北海,玄與門人到不其山避難。時谷糴縣乏,
鍾繇字元常,穎川長社人也。嘗與族父瑜俱至洛陽,道遇相者,曰:“此童有貴相,然當厄於水,努力慎之!”行未十里,度橋,馬驚,墮水幾死。瑜以相者言中,益貴繇,而供給資費,使得專學。舉孝廉,除尚書郎、陽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