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韻述懷並呈守谷

達觀萬事等朝煙,痛飲狂歌此較賢。 少日襟期青史裏,老來情事白鷗前。 孤槎海上兼天遠,三秀山中浥露鮮。 康世未能慚出世,欲傳真訣學神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達觀:對事情看得開,不計較得失。
  • 朝煙:早晨的霧氣,比喻事物的短暫和虛幻。
  • 痛飲狂歌:盡情飲酒,放聲歌唱,形容豪放不羈的生活態度。
  • 襟期:胸懷,抱負。
  • 青史:古代用來記載歷史的青銅器或竹簡,後指史書。
  • 情事:情感和事物。
  • 白鷗:白色的海鷗,常用來象徵自由和純潔。
  • 孤槎:孤獨的小船。
  • 兼天:連天,形容極遠。
  • 三秀:指靈芝,因其一年開花三次,故稱三秀。
  • 浥露:沾溼露水。
  • 康世:安樂的世界。
  • 出世:超脫世俗,追求精神上的解脫。
  • 真訣:指道教中修煉成仙的祕訣。
  • 神仙:道教中指修煉成仙的人。

翻譯

看淡世間萬事如同朝霧般轉瞬即逝,相比之下,盡情飲酒放歌的生活態度更爲賢明。年輕時胸懷壯志,希望能在史書中留下一筆,而到了老年,情感和事物都變得如白鷗般自由純潔。獨自乘着小船在海上,感覺天際都變得遙遠,山中的靈芝在露水的滋潤下顯得格外新鮮。雖然未能創造一個安樂的世界,但也不羞於追求超脫世俗的生活,想要學習道教中修煉成仙的祕訣。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孫承恩對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超脫態度。詩中,「達觀萬事等朝煙」一句,即體現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洞察,將萬事比作朝煙,意在說明一切都是短暫的,不應過於執着。後文通過對比年輕時的壯志與老年的淡泊,進一步強調了這種超脫。最後,詩人表達了對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嚮往,體現了其追求高遠、不拘泥於塵世的精神境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哲理的獨到見解。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