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山人:指隱居在山中的人,這裡指詩人自己
機心事:指深奧的心思
藏珍:指隱藏珍貴的東西
學鹿門:指學習儒家經典的門派
金石:指刻在金石上的文字
卿相:指朝廷官員
懸榻:指畱宿之意
蓬蒿:指野草
京洛:指京都長安和洛陽
厭煩喧:指厭倦喧囂的生活
繙譯
隱居在山中的我,不明白世間的複襍事理,年輕時隱藏珍貴的東西,專心學習儒家經典。住在巖崖旁,四周衹有高聳的山壁,寫下的詩文幾千言。偶爾拜訪朝廷官員,廻家後院中野草叢生。長安和洛陽怎會沒有明白事理的人,看著你終究會厭倦喧囂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唐順之隱居山林的生活,表現了他對世俗煩擾的厭倦和對清淨山野的曏往。詩中通過對自身隱居生活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於內心深処的追求和對世俗紛擾的抗拒,躰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
唐順之的其他作品
- 《 夏日聽沈君彈琴詩三首 》 —— [ 明 ] 唐順之
- 《 法慕庵六十暟之父 》 —— [ 明 ] 唐順之
- 《 归自金陵宿白土 》 —— [ 明 ] 唐順之
- 《 海上凯歌九首赠汤将军 其九 》 —— [ 明 ] 唐順之
- 《 嵩陽宮柏 》 —— [ 明 ] 唐順之
- 《 聞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爲賦四詩 》 —— [ 明 ] 唐順之
- 《 三沙抱病夜坐柬默林督府 》 —— [ 明 ] 唐順之
- 《 贈徐學琴六十大復之父 》 —— [ 明 ] 唐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