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天介飲

· 徐渭
明霞淡靄釀重春,盛典高張禮樂陳。 聖世山中歸一老,圜橋席上第三人。 定知國學他年酳,且試庖烹此日珍。 燕罷蹄肩滿歸路,自嘲茆屋有垂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潘承天介飲(潘承天招待的酒蓆)
明霞(明亮的晨霞)淡靄(淡淡的薄霧)釀(醞釀)重春(春天的氣息濃重),盛典(盛大的典禮)高張(隆重擧行)禮樂(禮儀和音樂)陳(陳列)。
聖世(尊貴的時代)山中(在山中)歸一老(歸隱爲一位老者),圜橋(圓形的橋)蓆上(宴蓆上)第三人(第三位賓客)。
定知(必定知道)國學(國家的學問)他年(來年)酳(釀造),且試(暫且試試)庖烹(廚房烹飪)此日(今天)珍(珍饈)。
燕罷(宴會結束)蹄肩(馬蹄和牛肩)滿歸路(滿載而歸),自嘲(自嘲笑)茆屋(茅草搭建的房屋)有垂津(有流水滋潤)。

繙譯

明亮的晨霞和淡淡的薄霧交織在一起,春天的氣息濃重,盛大的典禮上禮儀和音樂陳列。在尊貴的時代,一位老者歸隱於山中,宴蓆上第三位賓客。必定知道來年國家的學問將會釀造,暫且試試廚房烹飪今天的美味佳肴。宴會結束,馬蹄和牛肩滿載而歸,自嘲著茅草搭建的房屋有流水滋潤。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盛大的宴會,氣氛祥和而溫馨。詩人通過描繪明亮的晨霞和淡淡的薄霧,展現了春天的美好氛圍。在宴會上,一位老者歸隱山中,賓客們圍坐在圓桌上,其中第三位賓客顯得格外尊貴。詩中還表達了對未來國家學問的期許和對美食的曏往。最後,以宴會結束,歸家的場景作爲結束,展現了一種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詩意。

徐渭

徐渭

明浙江山陰人,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晚號青藤。諸生。有盛名,天才超逸,詩文書畫皆工。常自言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其畫工花草竹石,筆墨奔放淋漓,富於創造。知兵好奇計,客胡宗憲幕,擒徐海,誘王直,皆預其謀。宗憲下獄,渭懼禍發狂自戕不死。又以擊殺繼妻,下獄論死,被囚七年,得張元忭救免。此後南遊金陵,北走上谷,縱觀邊塞阨塞,輒慷慨悲歌。晚年貧甚,有書數千卷,斥賣殆盡。自稱南腔北調人,以終其生。有《南詞敘錄》、雜劇《四聲猿》及文集。 ► 1594篇诗文